第四十六章 於公湖(第2/2頁)

朱祁鎮心中暗道:“於先生,這是我給你最後的禮物了。”

朱祁鎮一聲令下,將三角澱改名,不過是朱祁鎮南巡的一件插曲的,但是在這一代卻成為了永恒的民間傳說。

就這樣,朱祁鎮的車架以固定的速度南下,而朱祁鎮卻視沿途的情況,提前或者拖延一段時間,帶著數千士卒的護持之下,去參觀了很多地方。

這些地方大多都是重要的水利樞紐。

比如說山東張秋鎮。

歷史上山東張秋鎮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水利樞紐,但是而今的張秋鎮要比歷史上要重要太多了。

因為而今的張秋鎮就是黃河河道與運河河道相交的地方。

是一座非常繁雜的水上立交橋。

如果黃河水位固定,這裏的閘門也就常年開啟,但是很遺憾,黃河水位季節性是非常明顯的,夏季與春冬時期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運河在這裏,就要換船,換成在黃河裏面航行的船只,到了對面之後,然後再換一次船。

於是南北客商就被迫在這裏停留,或等船。很多人幹脆將這裏將貨物發賣了。於是乎張秋鎮就越發繁華起來。

成為運河經濟帶的一個重要節點。

一路上沿著運河南下,視察了運河沿岸大部分地區,這畢竟是大明最繁華的地帶。雖然運河在大明官方運輸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但是民間利用運河的商人卻變得更多,似乎大明放棄漕運大部分走運河的行為,並不妨礙運河沿岸的繁華。

當然了,這也與馳道也是走這一條路的有著密切的原因。

不過,朱祁鎮也發現一個問題。

大明行政區調整之上,也有一些滯後,特別運河沿岸很多鎮,人口比一些偏遠地方的縣人口都多上不少。

但是每一個鎮上的常駐管理人員並不多。

這還是好的。

這是因為吏員改革之後,府縣的人手多了,這才是管理人員並不高,而不是根本沒有人怎麽管理,鎮子上幾個大家族,商議一下,就能將這一件事情給定下來。

所以,朱祁鎮給韓雍寫了一封書信,就是討論一些地方的是不是要增設縣數量。其實運河沿岸的情況,並不是單單是運河沿岸的問題,而是很多經濟高速發展的地方都有這樣的問題。

一條鞭法之後,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大大減輕,與此同時城市化自然會開啟了。

當然了,這個時代城市化,與後世的城市化根本無法相比,但是道理卻是一樣,在江南,浙江北部很多小鎮都有好幾萬人之多。

這些小鎮該不該設縣?

這個問題,朱祁鎮一時間也沒有答案。只能與韓雍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