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祖陵

當韓雍的奏疏到的時候,朱祁鎮已經到了兩淮地區。

韓雍提議再次一次進行清丈,並以此為基礎,重新統計人口。對於人口少的地方合州並縣,而對人口多的地方,多設縣治。

韓雍詳細寫了他的理由。

韓雍認為數年之前清丈,是不準確的。當然了,他也承認這種程度的清丈,已經是當時所能做的極致了。

但是而今情況有了極大的變化。

那就是一條鞭法的實行。丁稅賦役大規模折現,人口數量已經並不是地方行政的基礎了。

而今清丈,不敢說能得到確切的數據,但是最少要比當年清丈的時候要好上太多了。

朱祁鎮也明白,統計數據其實是有一定的誤差的。

很難做到百分百的準確。

即便是放在後世也是一樣的。

各種因素對統計出來的數據都有影響。

而今一條鞭法與吏員法的推行,對大明行政能力都有很大的影響,前者免除了百姓們主官上隱瞞人口的理由。之前朝廷多查出一個人,就要承擔多一個賦役,但是而今卻不用了。

而後者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

別的不說,最少這一次清丈,中央還要派人,但是更多是監督,因為地方上的人口,是有能力負擔起這個清丈黃冊的任務的。

所以而今再做一次全國範圍的清丈,結果與之前絕對有很大的出入。

而韓雍對設縣與否都確定在地方有多少人上,卻也是古代官府一行邏輯。

在漢代,也是萬人就設縣管理。

而今雖然不是這樣的人,但是以韓雍的意思,人多就多設行政機構,而人少就少設,這個思路卻也是一脈相承的。

而且韓雍的用意也不僅僅如此,他隱隱約約要對冗吏現象做出一定的清理。

朝廷在實行官吏法的時候,對地方吏員數量的審核,是有一定的放寬的。因為之後一條鞭法推進,是需要大量的人手的。

朱祁鎮在乎的是有些地方縣治設的不合理。但是韓雍在意的是,有些地方虛報吏員多報吏員。特別是面對總數六十萬的吏員數量,韓雍作為首輔覺得壓力山大,這都是要開工資的。

所以,韓雍這一次清丈主要實現兩清理一批吏員,將吏員數量壓縮一些。

要知道大明之前的官員不過數萬而已,最多的時候才十幾萬,其中十萬是武官的,文官才二三萬而已。

這個數量對韓雍來說,實在太多了一點。

朱祁鎮對韓雍的意思是原則上同意。但是怎麽實行,卻要回京之後再說了。

朱祁鎮剛剛回復了韓雍的書信。懷恩就在外面說道:“陛下,祖陵到了。”

在朱祁鎮心中,他並沒有想過南巡多少次,如果一切安堵,什麽事情都能好好的解決的話,他估計這一次南巡,很可能是他這一輩子最後一次南巡。

所以很多事情他都做了。

比如說祭拜祖陵,比如說祭拜孝陵。

這都是皇帝應該做的事情。可以說在朱祁鎮提出南巡的時候,禮部不等朱祁鎮說話,就已經將兩件大事都安排在行程之上了。

朱祁鎮想不做都不行。

所以朱祁鎮就先到祖陵祭拜。

明代在兩淮地區有兩座陵園,一座是明祖陵,一座是明皇陵,這兩個地方,都是朱祁鎮不能回避的。

祖陵乃是大明祖上,而皇陵乃是太祖皇帝父母家人合葬墳。

只是祖陵在泗州,而皇陵在鳳陽,朱祁鎮要先去祖陵再去皇陵。

如何祭拜陵墓,自然是有一定之規,而今就不多廢話了。

但是朱祁鎮祭拜祖陵的時候,看到了祖陵的地理環境,臉色非常難看,祭拜完祖陵之後,並沒有休息,而是帶著文武百官上了大堤。

這個大堤就是洪澤湖南邊的高家堰,很早就有了,但是在本朝平江侯陳瑄治理漕運的時候,也是加固過的,歷代治理河道的人,無不加固這個堤壩。

到了而今朱祁鎮看到的樣子。

高家堰大壩高數丈,比大多數城墻都要高出不少來,而祖陵就在大壩南邊不遠處,在朱祁鎮看來,恐怕洪澤湖湖底都要比大明祖陵最高的地方要高出不少來。

這種情況,可以用危如累卵來形容。

當然了,這麽多年都沒有事情,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祖陵的重要性,而且從這裏往南,幾乎一馬平川,如果這裏決堤的話,洪水會直接沖到揚州入長江。

所以即便到了清朝,這裏的大堤依舊是重點保護對象。

朱祁鎮在大堤之上什麽也沒有說。

只是跺跺腳,卻見這大堤全部是石堤,大塊大塊的青石疊加在一起,可以說堅固非常,也是花費非常之高。

朱祁鎮說道:“工部來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