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故都南京(第2/2頁)

在北京之中,不想從政,卻想有社會地位,根本就不可能。

在永樂年間就有一件舊事。

太宗皇帝某一日發行翰林院之中好多人都不在。詢問出了什麽事情。於是錦衣衛報,北京城之中有一家大商人死了,三子爭奪家產,各自邀請官員為他主持公道,只要能幫他奪得家產,就能有豐厚的謝儀。

即便沒有成功,也有一封銀子。

於是翰林院很多官員都去了,畢竟所謂的窮翰林,翰林不任實職一般都是比較窮的。

太宗皇帝拿來這一家商人宴客名單,頓時勃然大怒,居然朝廷上二三品的重臣去了一大批。太宗皇帝立即下令查抄這一家商人。

在皇權籠罩之下,每一個人想要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不從大明體制之中找出路,卻是不可能的。

即便這種情況,北方依然想考公務員。

但是南方卻不一樣了。

南方各地生產力是要超過北方的,不僅僅是南方糧食畝產平均比北方多出一石的事情,還有其他各方面的。

在南方有很多人是可以不依靠大明體制而提升社會地位的。

比如說徐春申就是一個代表。

如果不是徐春申牽扯到朝廷大政之中,也不會那麽容易倒下。

還有沈周。

沈周雖然沒有功名,但是作為江南名士,天下聞名的大畫家。在江南還是很受尊重的,所以他才不想去北京任宮廷待詔。

如果不是老母督促,他根本不會離開江南。

雖然不管在什麽地方,科舉依然是提升社會地位最好的出路,但是在江南很多地方,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成為大商人,或者在某項技藝之中得到極致,都是可以出人頭地的。

明代這樣的藝術大師不在少數。不僅僅局限於琴棋書畫,還有很多玉器,擺件,等等各方面。

這樣的藝術大師,雖然不能有官員相比,但是也是能與士林之中平等相交的。

所以北方士林對皇權抗爭並沒有太多。但是江南民風卻如此桀驁不馴,屢屢與朱祁鎮對著做,其實不僅僅要理解大明皇室與江南士林幾代人的恩怨,與太祖皇帝平張士誠,江南士人大多相助張士誠,太宗皇帝靖難,江南士人同樣站錯隊。

還要看江南的經濟基礎。

最少很多時候,大明的權威並不能深入江南。這才是江南始終存在一股與大明朝廷相悖的離心力。

朱祁鎮想明白這一點,卻發覺得難辦。

如果僅僅是一些陳年往事,朱祁鎮覺得還有解決的辦法,但是而今牽涉到這種經濟基礎之上,卻讓朱祁鎮感到棘手。

更不要說,朱祁鎮感覺如何江南經濟突飛猛進的話,估計這種離心力,只會越來越大。只會更加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