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太子的決斷

張懋這個表態,讓很多人心中松了一口氣。這些人齊聲說道:“我等自然不敢。”

不得不承認,回回教在這個地方的影響力已經是根深蒂固了。如果張懋選擇另外的決策,他就要在這裏面對一場令人難堪的泥澤了。

只是這方面依舊是一個隱患。

只是這隱患卻不是張懋可以處理的。

接下來的時間之內,張懋先是選擇渤泥已經投降的貴族為使者,派往渤泥各地,招徠渤泥余部。

自然有些人望風而降,自然也有人是頑強抵抗。還有一些人卻是首鼠兩端。

張懋自然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一些深入婆羅洲內陸之中的地方,這樣的地方並不是太多的,張懋都不怎麽管,任他們怎麽做。

畢竟渤泥是貿易與水稻種植兩樣起家的,越是海邊越是平地,就越是富庶,而越是內陸就越多山地,就越窮,甚至還有一些原始的部落。

參與不了南洋之戰,連一點點影響都沒有。這些無關緊要的部落,根本不用管。

倒是臨海的一些地方,卻要好好整頓一下。

張懋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將領。

或者說一個將領到了高級階段,已經不能單純說是文武了。張懋在一兩月之內,文武並用,恩威並施,甚至與滿刺加一支軍隊也碰了一下。

這才算是暫時安撫了渤泥。

只是事情也到此為止了。

原因很簡單,西南風起了。

如果單單是西南風起,還算不得什麽。

更重要的是夏天來了,南海的風暴期已經到了。

中國的海域之中,南海的風暴本來就比其他海的風暴大。更不要說南海還是台風多發期,幾乎每年都有幾次台風。

其他各種風暴更是很多。

對於艦隊來說,不管你有多少大炮,多少水密艙。遇見了台風這樣的天地之威,也是送死的份。

台風移動非常之快,很多時候船隊根本來不及反應。就陷入台風之中。

即便不是台風,有其他風暴,不能將船隊給卷入海底,但是將船隊給打散,也是一件不好辦的事情。

要知道這個時代船只根本沒有什麽超視覺聯系的方式,一旦船隊散開,即便在同一片海域之中,也很容易擦肩而過。

所以只能在之前約定的港口集結。

這一聚一散估計就要一兩個月時間。

張懋是決計不會在這個時間段之內,與滿刺加和淡目決戰的。而且滿刺加方面估計也是這樣的想法。

滿刺加倒是將一些人運輸到渤泥,支持渤泥貴族反抗大明。

但是這些小伎倆,對張懋來說根本不是什麽事情。要知道張懋在安南這麽長時間,他的軍事經驗就是在鎮壓安南黎氏叛亂之中,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的。

對這樣的事情,可謂得心應手。

特別是完善了渤泥鎮的規劃。

以黃通為渤泥鎮總兵,黃通以下一半為降將,一半是從水師之中調出來的人馬,構建出了渤泥鎮的基本武力,大概有士卒一萬五千人,各式船只一百多少艘,其中大船是從水師之中直接調出來的,只有二十艘,其余的都是渤泥的船只。

黃通賣力非常。渤泥的局面就越來越好。

張懋將各部水師抽調到手中,加緊練習,準備應對風暴期過後的大戰。

而王英已經回到了夷州,鞏固後路,並將囤積泉州的數萬大軍,一點點的沿著夷州,呂宋等島嶼南下。

在渤泥與張懋匯合。

張懋這裏的軍事行動,將近停頓。

並不是說,太子那邊就沒有動作了。

張懋的消息傳到太子手中,太子心中歡喜之極,說道:“好。”

不過兩月有余,就滅了一國,將大明天威宣於南洋,縱然誰都知道渤泥這個國家的水分與安南相比要差太多了一點。

但是足以挽回太子丟的顏面。

太子將張懋的所有奏請一該批準,比如張懋代替太子承諾給渤泥一些人的承諾,太子能做主的全部做主,不能做主的,也以自己的名義向北京上書。

想來只要是對南洋征伐有利的事情,北京都不會不同意的。

太子召來毛銳說道:“而今英國公已經先行一步,孤不能落於人後,南寧伯以為如何?”

毛銳說道:“大軍已經準備妥當,只要太子一聲令下,就能出兵了。只是風向不利,逆風而行,恐怕——”

太子說道:“不用了。孤已經與白昂交代清楚了,孤在這裏,也沒有什麽用處,與你一並去嘉定。”

毛銳想了想,說道:“謹遵太子之令。”

毛銳其實也有一點等不及了。

畢竟,誰還沒有一點建功立業之心嗎?尤其是能打仗的勛貴,面對戰事,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爵位,田地,賞賜,如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