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太子的決斷(第2/2頁)

怎麽可能不抓住?

而且這一次他的計劃,已經規避了大部分海上的風險。

畢竟對於毛銳來說,海面上的事情,還是讓他有一點點發憷的。他與父親雖然長期在南方領兵打仗,但是毛家卻是西北出身的。弓馬騎射才是毛家擅長的事情。

雖然打仗多了,也擅長山地作戰了。但是到了海上,他還是有一些不放心。

故而,他的計劃之中,行軍路線全部是靠著海岸走的,雖然用的時間長一點,慢一點,但是穩當,即便是有什麽風暴,也能及時的去港口避險。

而且毛銳也想與未來的皇帝殿下搞好關系,所以就從命了。

於是,太子寫完奏折,令人送到北京之後。這就與毛銳一並出發,乘船帶來數萬大軍,沿著海岸線南下,然後在嘉定停了下修整一段時間。

毛銳所部大多數是廣西人,故然是軍中精銳,也是南方出身,可以耐得住酷熱,但是廣西的熱與嘉定的熱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而嘉定的熱與滿刺加的熱也是區別的。

固然,整個南洋之中,這個時代被成為暹羅灣,後世被稱為泰國灣的地帶,因為被陸地包圍,是相對風暴最少的地區。

如果大軍渡海進攻,倒是風險不大。

只是毛銳權衡利弊,還是決定等一等。

不僅僅是讓士卒適應環境,還有就是等後勤。

以這個時代海運運載能力,運輸數萬士卒南下,並不是什麽難事,畢竟鄭和的船隊就有好幾萬人之多。

但是維持好幾萬人在南洋作戰所需,卻是一個不小問題了。

特別是火藥。

雖然毛銳分外注意火藥防潮的事情。但是依然發現有一批火藥不能用了。

而在南洋火器是唯一的遠程武器。

倒不是弓箭不能用,而是弓箭比火器更不適應這裏的環境,在潮濕的環境之中,弓弦受潮,根本拉不開。甚至一拉就斷。

這也是為什麽,從大明傳到安南的火器,安南改造之後,甚至比大明的更好用,並不是安南的技術超過大明,而是安南有這一種迫切的需要。

但是在北方,永樂時代的火器有一些還不如弓箭有用。

就在南洋的戰事陷入僵局之中,朱祁鎮也從南京回到了北京。

皇帝出巡從來是一件大事,不管是出巡還是回鸞,都是有大量禮儀,沿途還有祭奠所過山川神靈,一般來說都是走不快的。

這不,朱祁鎮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從南京出發,在路上一連走了三個月,到了北京城之中,已經是夏天了。

更不要說,回鸞的各種儀式也是不少的,比如朱祁鎮回京之後,就要祭祀天地神靈,還有太廟等等,似乎是告訴祖宗天地,他回來了。

這一些事情剛結束,他就接到了太子的南洋戰情詳細的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