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討南洋檄(第2/2頁)

太子對於南洋現狀並不滿意。

無他,大明皇帝是天子,天然掌控神權,凡是在大明傳教的,不管你信什麽,都不可能越過大明天子去。

這是鐵則。

不管是你是轉世活佛,還是龍虎山張天師,都是如此。

而回回教在南洋的權力太大了,大到了左右國家與君王的地步,這是大明所不能容忍的。

但只有道學家才有政治潔癖,真正的政治家要講現實。

如果將當地宗教勢力,當做敵人。那麽大明在南洋站穩腳跟要面對助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加上朱祁鎮在京城修建大回回寺。據說規格之高,已經超越了北京白雲觀。

其中有什麽深意,太子豈能想不明白?

將來怎麽辦,是將來的事情,而今太子要對這些勢力秉承什麽樣的態度,也就很明了了。

太子隨即在回回寺之中,召見北大年的長老。果然本地的長老都是神父。太子先在回回寺行禮拜,然後對所有神父說道:“大明天子,胸懷天下,至於四夷。凡勸人良善,導人法度,皆為善教。本朝不禁也,而今亦是如此。”

“今朝廷起大兵南下,非為回回教,而是為淡目一國,目無朝廷法度,不尊朝廷。陛下有明詔,令其與滿者伯夷罷兵修好,置若罔聞,乃至滅之,置陛下與何地,陛下這才調兵南下,復滿者伯夷,此乃春秋之大義也。”

“至於滿刺加國,本我朝藩屬,本朝於其有開國肇基之恩,誰料此輩狼子野心,殺朝廷使臣,攻舊港宣慰司。”

“其之不義,天地共厭,方有今日之師。”

“爾等只需遵紀守法,大明秋毫無犯。如若寡德無義。棄大明之恩,投豺狼之邦。朝廷雖仁慈,亦有必至之誅。”

“陛下於京師新建大回回寺,正下令傳各地長老到京師,共論回回之正論。如此盛事,豈能缺了這位長老,就請諸位長老選一二德高望重宿老,進京論道吧。”

太子隨即辭回回寺不住,令人把守回回寺,讓當地百姓禮拜如故。真選了幾個神父,去京師論道。

北大年的氣氛明顯的好了許多。

劉大夏更是以太子講話為核心,潤色為一篇檄文,通過漢商與錦衣衛的渠道,傳播到整個南洋。

就是為了化解回回聯盟的軍心。並分化回回教各派。

其實各地教派也是不同的特色,教派在東南亞的傳播,也東南亞文化融入教派的之中過程。

雖然這一場戰事的核心矛盾,乃是回回商人與漢商之間,幾十年貿易爭奪權的總爆發。但是對很多本地信徒來說,他們根本想不到這一點。

畢竟,這些利益對普通百姓來說,實在是太遙遠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