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非常之準備

太子細細想過朱祁鎮登基以來的所有風格。

總體上來說,朱祁鎮行事雖然有些平穩,有一個特點,就是大。

說他是好大喜功也好,說他是目光長遠,所定之政策,都是目標長遠,影響巨大,推行的時候也是聲勢浩大。

但是而今項忠成為首輔之後,在執政上有所變化。

雖然朱祁鎮所推行的政策,還在繼續,但是多是丘浚負責的。而項忠所負責的很多事情,卻不是那種大張旗鼓的事情。

而是對很多事情的調整。

比如官員俸祿,從京官開始,一點一點的調整。比如各地的賦稅,因為各地產業的不同,或增加,或減少,比如建立各地巡檢,小縣幾十個人,大府甚至有數百人,每一個省都有千余,甚至有些省有數千。維護秩序,甚至幾個府聯合起來,就能圍剿土匪之類的行動。

這種武裝,歸地方官調動。

如此一來,又與樞密院聯合,對內地衛所的再次進行了一次清理。大大小小裁撤了十來萬衛所軍隊。這些裁撤的軍隊,一部分稱為了巡檢,一部分放還為民,一部分稱為南洋諸王的護衛人選。

如此一來,大明軍隊壓縮了一些,反而讓大明對內部的一些亂事,更加快速。

當是讓地方人以這一點點兵力,來對抗大明京營,卻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總之,項忠的做事風格,就是務實。

談不上春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但是也沒有什麽大刀闊斧的想法。

總體來說,這兩種風格,朱祁鎮的執政風格,就好像修建房子一樣,框架,鋼筋,壘墻,雖然橫平豎直,但是如果看建築工地,就覺得太粗糙了。但是項忠的風格,就好像做裝修,抹泥填粉的。

這種風格的不同,其實與兩人的生活經歷,有著直接的關系。

朱祁鎮從來是高居九重。大明天下很多細節細微之處,他是體會不到的,他所提出的框架,都是後世驗證高的好辦法。

但是後世的辦法,未必適合大明。他提出的政策只能做到大體上正確,但是很多地方到了具體實行上,有沒有傷民害民的地方,朱祁鎮也不能打包票。

項忠卻是從下面爬上來的,在創建政策的方面,他是拍馬也比不上朱祁鎮。但是對下面情況的了解,卻是朱祁鎮遠遠比不上的。

所以項忠更多關注在具體政策細小的調節之上。

對於國家來說,這或許是小事,但具體每一家每一戶,卻是不可承受之重。

這種風格上的變化,一般人是感受不到的。

但是劉大夏與太子都不是一般人,他們都是深深的嵌入大明政治活動中的一員,怎麽可能不明白其中問題。

而且韓雍與項忠一般無二。也是從下面爬上來的,也是比較強勢,但是在韓雍執政期間,大事上從來沒有表現出自己的風格。從來是遵從大明皇帝的想法。

而今這種變化,到底意味著什麽?

太子心跳忽然快了起來,他隨即想到一件事情,他說道:“老五,這幾年數次回京,即便父皇有別的意思,那麽老五會不會是人選?”

劉大夏說道:“京中傳聞,伊王殿下乃是因為莊妃數次生病才回京的,不過莊妃生病是假,想要更換封地是真的。”

“伊犁,伊王是不想待下去了。”

太子冷笑一聲,說道:“這些流言有什麽用處?”

劉大夏說道:“沒有什麽用處,也未必是真的。但是殿下,您的注意力不應該放在伊王身上,固然因為莊妃的關系,伊王被很多韃官重視,但是大部分士大夫,是不願意看見一個有蒙古血脈的皇子登基。”

“他非嫡非長,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

“在禮法之中,他不是您的對手,您的對手是越王才對。”

“當伊王殿下成為您的對手的時候,那就是非常之時,陛下要有非常之準備才是。”

太子聽了這一句話,他微微一愣。

他內心深處未必沒有這個想法,只是第一次在別人口中聽到這個想法。

什麽非常之準備,不就當年太宗皇帝之舉嗎?

在大明禮法之中,嫡長子繼承制度,堅不可催。

即便太子自己有什麽萬一,真正能在禮法上與太孫爭一爭的,也只有越王,太子的親弟弟。

而不是伊王。

莊妃雖然地位特殊,但是掩蓋不了,她只是妃,不是皇後的事實。

太子心中蠢蠢欲動,但是他說出口的卻是:“何至於此?”

劉大夏說道:“陛下手握天下之大義,四十多年的儲君,天下皆知。陛下將南洋數十萬兵馬托付給殿下,可見陛下對殿下也厭棄之心。”

“唯一讓人擔心的是,陛下有一個萬一。殿下來不及趕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