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緬甸風雲

他其實並不是一定確定汪直是大明使臣,只是大明在南洋開拓的事情,也傳到了他的耳朵之中。

甚至楚王的封地距離白古王朝很近了。

面對如此局面,白古王不敢得罪大明。

其次,他已經感受到在對抗阿瓦王朝,大明的力量是可以派上用場的。

他並不是沒有感受到大明力量的威脅。只是大明的威脅還有一點遠,而阿瓦的威脅就在眼前,不解決阿瓦的問題。

他根本沒有辦法應對大明的威脅。

汪直來之前,是完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汪直一時間也沒有答案。只能說道:“此事關系重大,我只能報上去。”

“不能做主。”

白古國王也不在意,依舊仍舊以很高的禮節對待汪直,並且大張旗鼓,讓白古王朝很多達官貴人作陪。

並與汪直的商隊做生意,還派出身使臣,乘坐大明的船只回大明,將中斷近八十多年的朝貢再次撿起來。

這樣的事情,汪直自然不會拒絕。

他特別留一艘船從這裏帶使臣回道南洋。

畢竟多一個外國朝貢,也是給太子臉上貼金的事情。

汪直在白古留了十幾日,就重新上路了,轉向西面,就要到印度。只是他並不知道,他這一次以大明使臣來到這裏,會引起一場大風波。

在汪直走後。

白古王大力宣揚大明使臣來訪的事情,並暗中放出風聲,似乎大明將與白古王朝聯手,從南面進攻阿瓦,與北面的襄王聯合,一舉拿下阿瓦王朝。

這消息傳得沸沸揚揚的。

自然傳到了阿瓦王朝。

阿瓦王得到消息之後,先是不敢相信。

這個時代消息閉塞,即便大明建立起完好的信息傳遞機制,從南洋將消息傳到北京也需要一個月上下,甚至更長時間。

而阿瓦情況更加閉塞。

大明南下南洋的消息是有的。

但是阿瓦王朝上下,並沒有覺得這對自己有什麽威脅。

甚至很多阿瓦王朝的大臣,對南洋與緬甸之間的地位位置,也不是很明確的。但是此刻忽然聽到大明很可能南北夾攻。

第一時間,就是不敢相信。

但是隨著白古王朝那麽傳得沸沸揚揚有鼻子有眼的,讓阿瓦王也不得不相信。

隨即,他面前就有兩條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想辦法避免與大明發生戰爭,第二個選擇,就是想辦法打贏與大明的戰爭。

這兩個選擇,讓阿瓦君臣之間議論紛紛。

很大臣都反對第一個選擇。

並不是他們不知道大明的強大。而是他們有太多利益是無法割舍的。

襄王的崛起,讓北方很多土司都歸順了襄王。這已經影響到了阿瓦的利益。

甚至阿瓦王朝與襄王一直以來的摩擦,就是這種區域利益沖突的縮影。

如果對大明示弱,想辦法避免與大明發生戰爭的話。就要從很多地方做出讓步。

阿瓦王朝的北方疆域一些地方的頭人土司,其實有兩屬的成分。

一方面他們是大明的土司,另外一方面他們又向阿瓦王朝臣服。如果阿瓦對大明服軟,那麽這些兩屬之地的土司頭人,很可能會出現變化。不再臣服與阿瓦王朝了。

之前說過,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政權結構,他們都是一個核心區域,外加很多輻射區域。國王所能高度掌控的也就是核心區域,這個區域一定是興旺發達的,而外圍的地區,都是有各種官僚,王公,諸侯掌控,又很大的自主權力。

說起整個緬甸地區,其實都在大明三宣六慰體制之中。

阿瓦王朝作為其中最強大的國王,天然居有反抗大明這種控制的成分。

很多東西都是不能妥協的,即便是阿瓦王看在阿瓦王朝大局上可以妥協,但是下面的貴族也不會妥協的。

所以,避免與大明開戰這個選項,一開始就被否決了。

剩下就是如何打贏這一場與大明的戰爭。

大明體量很大,實力很強,這一點阿瓦上下都是有所覺悟的。

無他,阿瓦王朝其實與大明軍隊有一次實質性的接觸,不是別的,就是正統初年王驥平麓川之戰。

當時王驥雖然沒有深入南疆,但是麓川距離阿瓦並不遠,大明與阿瓦之間的戰鬥,他們也算是全程旁觀。

對大明的戰鬥力很有體悟。很多阿瓦老將都還有些印象,只是他們並不知道,大明的戰鬥力在這幾十年之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大明軍事改革之前,與軍事改革之後的戰鬥力,幾乎不可同日而語。

阿瓦軍隊一切判斷都是基於幾十年前的戰鬥,這一開始就錯了。

不過即便是基於幾十年的戰鬥做出的判斷,阿瓦王朝上下,也知道自己不是大明的對手,他們提出了先發至人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