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沖出吉大港(第2/2頁)

這個時代海上貿易,就是如此暴利。更不要說大明在南洋的征戰,一度讓大明的貨物在西方處於缺貨狀態。

而這些暴利之前都在回回商人手中掌控著。

他們不願意與大明海商分享,更是被這些貨物迷了眼睛。先要拿下之後,發一筆大財。

他們本來想,直接在碼頭解決。但是做事不密,被汪直手下人看出了端倪,這才不得不變成這個樣子。

他們倉促之間,也沒有準備好這一場海戰。

說汪直是大明海上第一大將,或許有些過分,但是汪直對海戰的確是比較熟悉的,與滿刺加海上決戰,更是汪直軍事生涯之中的高光時刻。

此刻汪直再次直沖敵船,雙方這一次戰鬥,短促而激烈。

說是短促,是因為阿拉幹人並沒有堅持多長時間,就讓開了道路。

並不是阿拉幹水手不能打,而是他們對密集火炮的確有反應不過來,第一時間被打懵了。再加臨時集結的各部之間配合不足,見損失慘重,自然不願意再打了,一艘船退讓,就有很多船只退讓。

激烈是說,雙方交戰一開始就達到高峰。

因為是在河道之中交戰。

回旋余地很少,所以近乎一半明軍船只都要面臨接舷戰。

雖然說大明水師火炮是優點,但並不是說明軍水手,就不能打接舷戰了。只是面對阿拉幹人在接舷戰之中,卻有一種吃力的感覺。

阿拉幹地區水網密布,這些人天生就有從一艘船跳到另外一艘船上的能力,對船只適應之極,不管在怎麽樣的顛簸之上,都是如履平地。

只要一口刀,一根繩索,他們就能在好幾米之外,借助繩子的力量,一躍而過,就好像是在熱帶雨林之中飛騰一般。

大明士卒根本沒有見過,如此奔放的打法。

而且船上的肉搏戰,一些防具也沒有用,畢竟如果穿著盔甲,這盔甲很可能就成為他們的催命符。一旦落水就會沉底。

明軍沒有甲胄,而這些阿拉幹人有相當一部分,不過是裹著下腹而已,渾身呈現健康的太陽黑,手中一柄彎刀,用的出神入化。

在陸地上,或許明軍可以考陣型,還有靜止的地面,壓制阿拉幹人,但是在船上卻不一樣,不管是船只怎麽樣的動蕩,那麽只有一絲絲,都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戰鬥狀態。

很多時候大炮都派不上用場,雙方就陷入貼身廝殺之中。

傷亡比例近乎一比一。

要知道汪直的部下,相當一部分是精心挑選出來的,而阿拉幹這些水手,卻是臨時征召的。

這讓汪直有些後悔,當初為什麽沒有多挑選一些福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