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密松之戰

大明鐵騎一直是大明朝廷最重視的軍種。雖然在南洋,南疆等地方,多叢林多河流臨海等地方,騎兵用處不大。

但是即便這樣,在太子麾下已經有一些騎兵。

不過遠赴重洋而來,自然不可能運輸太多的馬匹,所以汪直麾下大概有數百騎是太子的儀仗護衛。另外一部分是當地臨時征集的馬匹組成的騎兵。

這些當地的戰馬,就類似於雲南滇馬,還有一些從印度販賣過來的馬匹,總共整合出一千騎兵。

正因為大明對騎兵重視,軍中哪怕沒有什麽騎兵,但也不缺少能夠沖鋒陷陣的騎兵好手。

只要有足夠的戰馬,就能拉起來一支騎兵。

雖然從緬甸本地拉過來的戰馬,在明軍很多將領看來,大多是不合格的。

甚至從後面看,騎兵的陣型都有一些滑稽。

能很明顯的看出兩個不同陣型,沖在最前面的都是來自漠北漠南的駿馬,雖然這蒙古馬整體體型並不算大,但與後面這些當地雜亂無章的戰馬一比,就顯得高大無比了。

在後面都是一些不管是體型速度,都不是太合格的戰馬。

一前一後,對比非常鮮明。

只是即便如此。這一支千余騎兵,在戰鬥力上,只有明軍京營的幾成,卻如一柄利刃插進去,插入爆炸之後,混亂的緬甸軍中。

這也顯示出為首騎兵將領高超的指揮藝術。

緬甸先頭部隊,最少有一兩萬。

而明軍騎兵只有千余而已。

即便是緬甸軍中有些混亂,人數上的優勢,就足夠堆死明軍。

而明軍騎兵幾乎見縫插針,就好像是在手指之間跳躍小刀,一刀刀的插入緬甸軍的混亂之處。

將一點點的小混亂演變成為大混亂。

就好像是推倒多米若骨牌一樣。

千余騎兵趕著兩萬緬甸軍向後跑。

這個效果,也令汪直有些吃驚,他立即說道:“好,許狀元,倒是有幾分本事。”

領兵的許泰乃是十幾歲的小將,卻是武學第一出身,被人稱為武狀元。大明雖然沒有武舉,但是時人將武學前三甲,稱為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也就約定成俗了。

畢竟是太子的親衛,雖然只是一個小將,卻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當任的。

太子看似與朱祁鎮的關系越來越遠,但太子或許自己都不知道,他其實在很多地方都在學習朱祁鎮。

畢竟培養自己的親信將領,就從自己的親衛開始。

汪直就是從太子的親衛開始一步步提拔上來的。

這位許泰也是如此。

汪直看來,這許泰年紀尚小,但卻有幾分大將之風。

汪直自然不會浪費許泰帶來的戰機,一聲令下,伏兵四出,分成數路,向緬甸大軍給逼了過去。

在密松這個地方伏擊,又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緬甸軍是決計想不到明軍會在這裏伏擊。

壞處就是這裏的地勢其實不適合伏擊,大軍隱藏的地方,要遠離主幹道,否則很容易被發現。

也就是乘著緬甸軍正在混亂的時候,才能逼近緬甸軍。

為了快速接近敵軍,汪直使用的是縱陣挺進。

也就是兩萬明軍,四個營,在營官的帶領之下,火器與長槍等冷兵器混編,近乎一比一,要逼近緬甸軍再由縱陣展開為橫陣。展開進攻。

汪直目光一直跟隨者許泰的進攻,他目光微微一縮,立即下令說道:“鳴金,讓許泰回來吧。”

汪直看得分明。

雖然許泰乘著緬甸軍的恐慌,一步步的逼近敵人。

但是許泰的人馬還是太少了,雖然緬甸軍一副潰退的樣子,一時間不可能重整旗鼓,但是剛剛混亂的不過是緬甸軍的前鋒,緬甸軍大股軍隊還在後面。

有後續人馬在,這樣的混亂,是撼動不了緬甸軍的大局。

當然了,讓許泰在沖一陣子,會給緬甸軍帶來更大的傷亡。

只是明軍騎兵的傷亡就會增大。

汪直自然知道慈不掌兵。

如果而今汪直手中有三千明軍精騎在,他都要繼續沖一沖。

而今他只有千余魚龍混雜的騎兵。兵倒是好兵,但是坐騎的實力太差了。決計不能將這一支騎兵全部折損在這裏了。

沖在最前面的許泰聽了好令,不敢怠慢。立即被撤了回來。

被命令在明軍陣後作為大軍總預備隊,立即休息。

許泰二話不說,翻身下馬。掏出一個布袋,裏面都是炒熟的豆子,有黃豆有黑豆,立即有還放了鹽。

頗有滋味。

許泰抓了一把,放在自己的坐騎嘴邊。許泰的坐騎就伸出長長的舌頭,一口吃了。吃完之後,拱著許泰的身子,繼續要。

許泰遠遠聽著前方的動靜,瞬間從馬料之中,抓一把豆子,塞進自己的嘴裏。然後再抓一把給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