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步步緊逼

明軍軍隊火器裝備之多,已經到了對半的地步,甚至更多。

這還是汪直所部,遠離後方,很多火炮太過沉重,都丟到阿瓦城下,並沒有帶回來,否則火器裝備只會更多。

量變引起質變。

緬甸軍這邊,阿瓦王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僅僅是將這一支軍隊,當成雲南或者交趾的屯田衛所軍來看的。

所以他以數十頭大象為先鋒,後面的大軍大舉上前,向明軍嚴整的陣勢沖了過來。

很少有鐵甲,在熱帶的環境之下,想要保養鐵甲是相當不容易的。再加上緬甸的產鐵量也沒有明軍那麽多,自然不敢大手大腳的用。

更多是皮甲,在關鍵的地方用金銀銅鐵做裝飾而已。

看上去英武非常。

他們在大象的後面,不用直接面對明軍,一個個充滿了勇氣,有爭先恐後,大喊大叫,遠遠的汪直就能聽到,震耳欲聾的喊殺之聲。

但是汪直一個命令都沒有下。

他早已將指揮權下放了。

明軍對緬甸軍的優勢,是全方位的。

其中軍事教育的上的優勢更是明顯。

許泰區區一小將,就能有上好的發揮,臨陣決斷,縱然不能說驚艷,但也能說合格。而下面四個營官也都如許泰一般,有武學正規教育背景。

可以說,王越進入內閣之後,大明武學已經一統天下,凡是高級軍官,如營官,指揮使等等,沒有武學出身的背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這樣做,固然讓一些下層英勇廝殺的將領,即便是有再大的軍功,也被壓制在底層軍官之中。不在武學進修數年,根本不可能摸到營官的寶座。

但卻保證了大明大部分高級將領,縱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總體上來說,也是在水準之上的。

汪直任命的這四個營官也是如此。

汪直根本不覺得,這樣的戰事需要他細細安排下面人才會打。只需等著小兒輩大破賊矣即可。

事實證明,汪直的信任是有道理的。

比起緬甸軍那邊大聲呐喊,鑼鼓喧天,聲勢浩大。

明軍這裏寂靜的讓人發寒。

兩萬人,分成四個方陣,一字排開,站立在空地之上。

這裏雖然是一條路,但是道路寬度有限。更多的士卒站野地之中,草地之上,甚至還有淺淺的水坑,淹沒到了腳踝。有的地方草木茂盛,有齊腰高。

如是等等。

這才是戰場之上的真實環境。有一片空地能夠展開軍隊就不錯了,就不能要求太多了。

而正是這種復雜的環境之中,如果隊形有一些小小的扭曲,這些士卒卻一些交頭接耳的說話,才是真正情況。

而明軍這邊,卻是什麽都沒有。

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那就是呆若木雞。

整齊的陣勢,看上去不像是人能排列出來的,好像每一個站立的士卒都是一個假人一般。

至於沖過來的敵人,就好像沒有就看見一般。

一些軍官要比士卒自由一些,但是他們也沒有多說話,只是小口小口抿著水喝。

等待命令。

大象奔騰的速度很快,就好像是一座小山一般,向陣前沖了過來。

這個時候,最前面的長矛手有稍後面一點明軍火銃手有一點緊張。

因為大象皮糙肉厚,雖然會被火銃打死,也能被打死,但是有時候一連打上幾輪都不能要了這大象的命,等大象沖入陣中,即便是垂死掙紮,也能讓明軍死傷非小。

只是他們再緊張,再害怕,沒有命令都不能開銃。

還好下令開火的命令並不晚。

雄象高高揚起兩根潔白的象牙,就好像是長矛一般,向明軍沖過來,在尖銳的哨聲一下,明軍士卒立即反應起來。

本來豎著長矛頓時放下來。

一根根長矛近乎放平,一個個士卒半跪著,一個個人力拒馬就形成了。

隨即一個跟火銃透過長矛手與長矛手之間的空隙,火繩冒著簌簌的白煙,彈指之間,就沒入槍管之中。

片刻之後,一聲轟鳴。火光帶著硝煙,將彈丸彈射出來,遠遠打在大象的身上。

不是一顆。

也不是兩顆,三顆。

而是一瞬間有數十顆,數百顆彈丸打在大象身上。

因為大象的目標太大了,引動了前線所有大明士卒的神經。這些士卒下意思對大象集火。當然了,雖然火銃的準頭,有些飄忽不定。

但是大象太大了,也太近了。

大象縱然皮糙肉厚,依然無法抵擋如此強大火力。

領頭的數頭大象,前足一曲,頓時栽倒在地面之上,身上似乎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孔洞,鮮血從裏面近乎迸射而出,頓時將大片的土地給染紅了。

大象是很聰明的動物,領頭的大象有如此的下場,後面大象就不敢向前沖了,頓時向後面逃,還有幾頭大象,不知道是領頭大象的兒女還是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