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長城內外(第2/2頁)

當然了,這僅僅是朱祁鎮自己的想法。

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回答朱祁鎮的疑問。

於是,朱祁鎮在今後幾日,宿營的時候,很注意觀察自己的宿營地,並且找到當地的人來詢問。

朱祁鎮是沿著馳道而行的。數萬大軍選擇的宿營地,自然是當地的聚集點,朱祁鎮細細看過,這裏的村鎮布局,就是一車站為中心擴散開來,一般來說這裏都有一個湖,或者一條小河,在水源的滋潤之下,這裏的水土非常好。足夠開墾出耕地。

而耕地外面,就是各家劃分出來的草場。

就這也農業牧業與沿著馳道進行的商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了漠北小鎮的基本格局。

漠北大大小小的漢人村落與小鎮,在經濟結構之上,或許有些區別,但是大差不差。

至於風沙之事,這裏並沒有多少體現,畢竟這裏還是燕山北麓,很多發源於山脈之中的河流,都從南向北而流,這裏緯度更低一些,對人類活動的容忍程度更高一點,還看不出這些風沙侵蝕的環境。

這也給朱祁鎮提了一個醒。

就草原上環境保護這一件事情,恐怕不能一刀切。

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過度開墾自然不行,甚至他懷疑漢蒙之間的矛盾,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因土地的使用。

倒不是說蒙古人不想讓漢人用土地。

蒙古人作為戰敗者,他們沒有那個膽子,也沒有那個能力說:“不。”只是蒙古人或許不知道什麽叫做環境保護,但是他們並非環境保護的意思,這種意思就是隱藏在蒙古人各種傳說與神話之中。

或許他們並不知道,人與自然之間,該怎樣的相互調合。但一些事情做了之後的後果,他們卻是知道。

畢竟,蒙古人在草原之上生存繁衍多少年了。

是有自己的經驗與智慧的。

漢人將關內的做法,用到關外,有些是可以的,有些卻是不可以的。

這也給朱祁鎮出了一個大難題。

怎麽說?

對於朝廷來說,一刀切的政令是最簡單,也是最方便的事情了,但是嚴苛規劃某些地方什麽能做,不能做。本來就是一繁瑣之極的工作,更不要說在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還要派人監督落實。

不是朱祁鎮小看大明政府的行政能力。

實在是這樣的政令落實,很難不擾民。不出問題。

隨著越往北,朱祁鎮心中擔心就越重了。

因為如果剛剛出了燕山北麓,朱祁鎮面對的是比北京城之中大了不少的風沙,動作就遮天蔽日,黃沙充塞天地,雖白晝,卻好像是黃昏的景色,還看不見沙漠本身。

但是在大寧城附近,朱祁鎮就看見了。

一片片裸露的土地,雖然還不稱之為沙漠,但鮮少植被。可以稱為荒漠了。

當然了,數量還不算多,畢竟大寧衛還不算太北邊。

但是很多沙塵未必都是從大戈壁之中吹出來的,而是從這裏飛揚而去,一知道北京,甚至北京以南的一些地區。

朱祁鎮在大寧城外,就遠遠看見了這一座大寧雄城。

而今的大寧城,已經不是當初的大寧城了。

當初大寧城不過是國初建立的城池,廢棄了不知道多少年,早已不成樣子了,連駐軍都不大能用了。而今的大寧城,就是大明漠南都司所在地,可以稱為省一級的城池了。更不要說大寧的特殊地位。

大寧不僅僅是掌控漠南蒙古的要點。也是一個交通要道。

馳道從大寧向三個方面蔓延,第一個方向,從大寧向西而去,向開平城方向,連接開平,東勝,穿過陰山與黃河之間的地區,與寧夏連接在一起,與西北馳道連接在一起。

向東北方向繞過大漠戈壁,再向西北而去,與龍城相連。往正東,就是與遼東相連。

可以說坐鎮一地,兵臨四方。是一處兵家必爭之地的。

所以之前的大寧舊城就不能用了,由兵部撥款重新營造新大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