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東北移民

在結束大寧之行後,朱祁鎮禦駕向東而去。

不是去別的地方,是去東北。大軍先向北沿著馳道而行,隨即來到了潢河之上,這裏早就有人備好了船只。

潢河是遼人興起的地方,這一條河是草原之上很重要的河流,匯入遼河之中。所以遼東省已經從下遊調集了不少船只,作為朱祁鎮座船。但是潢河上遊水流並不是太猛,而且很多草原上的河流都有季節性的特點。

而今是春末夏初,並不是草原河流多水的時候。

所以,也只有朱祁鎮上船順流而下,大隊騎兵還是沿著河流東進,算是水陸並進。

不過,即便如此上遊的船只,也未必能夠承擔下遊的大船,於是乎,還要有一部分士卒,在某些河道要承擔起拉纖的重任。

朱祁鎮上船只後,立即感受到了不一樣。在顛簸這一項上,船只還是比馳道,乃至鐵路上好上太多太多了。在潢河上航行一兩百裏,當潢河水越來越多的時候,周圍的景色也發生了變化。

因為朱祁鎮已經來到了另外一處河套之地。

就是遼河套。

這是一處水草豐盛,可耕可牧的寶地。

兀良哈三部很長時間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成為塞上強藩。但是這一塊地方,到了大明的手中的時候,就是另外一個模樣了。

因為這裏距離大明遼東的核心地區非常近,近到了僅僅隔著一條河而已。這一帶也被稱為遼西之地。

遼東省的核心地帶是什麽地方?

就是遼陽,沈陽而已。

這裏很早就是遼東很富裕的地方,並不是到了大明的手中才成為大城的,也是整個東北地區,少有的人口密集的地方。

只需在遼陽向西架上一座橋梁,就能到遼河套地區。

在蒙古人占據這裏的時候,這裏是遼東的心腹之患,逼得遼東鎮不得不沿著遼河以東,以南千裏布防,處處設堡,總之狼狽之極。

但是而今落到朝廷手中,卻成為遼東省最先開發的地方,已經上奏朝廷,將這一帶設遼西府,在遼陽對岸的地方,設立遼西府,成為大明在東北新設的一些府縣之中,發展最快的幾個府縣之一。

就是比起北方的這些府縣,特別利於移民。

這些數據,朱祁鎮之前僅僅是在奏疏上面才能看到,但是而今卻是親眼看見了。

越往東行,人煙就越密集。

特別是出了漠南都司轄地,到了遼東省轄地之後,大軍補給都可以從當地補給。

而漠南都司與遼東省的分界線,並不是特別的明顯。並沒有明顯的大山大河作為兩者之間的分界線,這也是東北平原的特點之一,對於東北平原來說,對蒙古高原地區並沒有什麽天險的存在,從草原上到這一帶可以說是來去自如。幾乎是完全開放的。

這也是為什麽東北平原一直沒有被大規模開發的原因。

當然了,另外一個原因是冷。

從草原地帶進入農耕地區,朱祁鎮感受到最大的感覺,就是屯田之政的落實。

這一帶往上數上幾十年。都是遊牧民族的牧區,根本沒有什麽百姓,也不可能有什麽耕地,而今這些農民全部是這麽多年以來,朱祁鎮孜孜不倦的從關內向東北移民的結果。從村莊的名字上,就能看得出來。

這裏的村莊的名字都是某某屯,一般是從各地一些特征來命名的,並沒有用姓氏命名的村落。

一般來說,叫某某屯的村莊,都是移民過來的屯駐的,而叫某某村的,卻是當地百姓世代聚集發展起來的。這個規律放在中原地區也有幾分符合的,畢竟大明初年,太祖皇帝進行過好幾次大移民。

這些某某屯都是當時遺留下來的痕跡。

當然了,很多地方只有一個名字保留下來當初的痕跡,其余都被歲月風吹雨打去了。

只是東北這一帶著才幾十年,這種痕跡還非常非常多。

朱祁鎮召集各地鄉老問話,聽他們的口音,北方各地的都有。不過多以山東河南為多。

就是因為河北水利措施好,大家都不會背井離鄉。而山東與河南卻是攤上一條黃河,豈能安穩得了?多有各種災害,朝廷遷移災民,自從多從這兩個地方來了。

這讓朱祁鎮聽了有些過意不去。

畢竟對於山東來說,黃河過境近乎是無妄之災。

如果不是朱祁鎮的決策,按照原本的歷史上,黃河幾百年都會去禍害江蘇安徽地界,並不在山東。朱祁鎮這個決策在大明的角度來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對山東百姓卻未免有些太殘忍了一點。

為國家苦了山東百姓。

但是山東百姓之苦,還是讓朱祁鎮心中不安。

因為對於苦難的承受能力,後世的人遠遠無法想象的。析骨為炊,易子而食,這種殘酷是遠超出後世人的想象,但是古代很多百姓,很多時候都要面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