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

在兩廣之戰結束後,很快便有一批人被秘密送往了南京,而兩廣總督孔毓珣便是其中的一位,當然關鍵點不在於他是什麽總督巡撫,而是因為此人出身於孔氏,更準確的說,他是孔家北宗的人。

孔家自然不用多說,先聖後裔,對於士林的影響持續深遠,怎麽對待孔家依然是寧渝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官場可以亂,但是士林不能亂,或者說不能大亂,那麽孔毓珣就是一個需要用到的關鍵人物。

在孔家,兩廣總督孔毓珣的地位非同尋常,不光是官職方面的問題,也是因為他跟現任的衍聖公孔毓圻的關系十分密切,是一個能夠真正去左右孔家的人物,因此在孔家的問題上,他的想法也很重要。

寧渝端坐在奉天殿上,望著跪在面前頭發花白的老人,心裏大概便有了數,此人想來就是孔毓珣,只是看他一副老態龍鐘的模樣,實在不能跟鼎鼎大名的兩廣總督聯系起來。

“罪臣孔毓珣見過陛下。”

孔毓珣跪在地上,他的態度誠惶誠恐,十分謙卑,似乎對於自己眼下的所處環境已經有了很清晰的認知。

“孔毓珣,你為何自稱罪臣?何罪之有?”

“罪臣於廣州抵抗王師,自然有罪。”

“哦?你身負偽清兩廣總督之要職,負責抵禦我大軍不是理所應當之事嗎?”寧渝拋出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他當然明白這些人的想法。

對於清廷很大一部分漢官而言,他們始終都是帶著墻頭草的心態,所謂成王敗寇,誰成了誰就是王,誰敗了誰就是寇,無非就是看清廷和寧楚哪一邊先倒下,然後就投奔到另一邊去,高官繼續做得,厚祿繼續拿著,美妾繼續享用著。

孔家在這方面更是有了深厚的傳統,當年八旗入關,剛剛入主京師之後,孔府衍聖公就奉上了《初進表文》,諛頌滿清君主“承天禦極,以德綏民”,聲稱大清皇帝是“六宇共戴神君”“八荒鹹歌聖帝”,入住中原乃“今慶新朝盛治”雲雲……嘴臉彰顯無疑。

如果僅僅只是這般也就算了,畢竟那時候都想活,後來清廷下了剃發令之後,孔府推辭剃發,可是等到江陰抗清之後,孔府就徹底選擇了投降,還上了《上剃頭奏稿》,聲稱,“本年閏六月十二日,該山東撫按移文到臣,臣隨即齊集合屬,擇於二十六日恭設香案,宣讀聖諭……遵奉聖諭,俱各剃頭訖。”

有了這樣的先例在,寧渝自然不會擔心這個時代的孔府長出了硬骨頭,而他的這個問題也就直接指向了眼下孔府的核心,你到底要站在哪一邊?想當墻頭草,那就等死吧!

孔毓珣自然聽懂了寧渝的核心意思,在這已經十月份的天氣,他臉上的汗水卻涔涔而下,再一次歸附在地上,低聲道:“罪臣以為,我華夏子民,自當認華夏之血脈。”

盡管沒有明說,可終究也說得過去,寧渝當下便輕輕揮手,“來人,賜座。”

很快便有兩名侍衛擡著一張小幾走了過來,讓孔毓珣坐了下去,可是這麽一來,孔毓珣心裏反倒有些不踏實,連實坐都不敢,只是搭著邊上,這樣奇怪的坐姿,卻比跪下去還要難受幾分。

寧渝微笑地望著孔毓珣,輕聲道:“孔毓珣,你有這樣的想法,不枉朕來見你,你可知道,有人委實不想讓朕去見你的。”

孔毓珣身子一抖,他很快便想到了這個所謂的有人——除了孔氏南宗,還有誰?可以說,對於孔氏北宗而言,威脅最大的並非朝廷上誰來當皇帝,而是遠在衢州的孔氏南宗。

孔氏南北分家的問題其實也牽涉到華夏的一樁憾事,那就是靖康之變。

宋靖康二年,金兵滅宋,而後康王趙構南渡,並在南京應天府重立大宋社稷,改號建炎,並且下旨讓第四十八代衍聖公孔端友前往參加祀典,孔端友及部分孔裔隨駕南渡,背負子貢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視為聖物,並且奉旨在衢州建立家廟,不再回歸曲阜,也就正式分成了南北兩支。

在復漢軍攻下閩浙之後,衢州的孔氏南宗自然在第一時間去南京拜見了皇帝,並且宣布效忠,其目的自然便是為了衍聖公這個名分,希望能夠得到新朝的認可。

“陛下,孔氏雖有南北之分,可是這天下卻不分南北,將來都會是陛下的疆土。”孔毓珣委婉道,他的意思很簡單,孔家嫡傳早就分了個清清楚楚,而且他們也願意效忠皇帝,成為他大楚的臣子。

寧渝冷哼一聲,“既然天下不分南北,那朕若是讓你孔家即刻剪辮,你們也是不願的吧。說來說去,終究還是要朕打過黃河去,到時候你孔家不用朕說,自然也會歸附於朕,既然如此,朕為何不扶持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