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

眼下的大清處於一個左右為難的境地,自從雍正頒布了開墾滿洲諭之後,整個八旗內人心惶惶,一部分有識之士支持,但是更多的人則表示反對,習慣了京師繁華的這些八旗子弟,幾個人能回去過苦日子?

就在這個時候,張廷玉再次提出要節用,自然是因為僅僅只是開墾滿洲諭還不夠,得削減八旗子弟的鐵杆莊稼,兩策共同施行,才能徹底減輕朝廷的負擔。

可問題就在於,這件事情只要有人膽敢說出來,那可是把一百多萬八旗子弟給徹底得罪了,一般人可承擔不起這樣的後果。畢竟這天下,嚴格來說都是這些八旗的,就算是皇帝,也得好好想想得罪八旗的後果。

張廷玉拋出這麽一個提議,卻是讓大殿中變得一片死寂,誰也不敢開口,既沒有支持,也沒有反駁,只有沉默。

雍正皇帝掃視了其余的軍機大臣一眼,卻發現眾人都是低著頭,便冷哼了一聲,“諸位臣工以為如何?”

作為滿洲大學士的徐元夢,其根基自然是跟八旗緊緊聯系在一起,當下也不得不站出來,硬著頭皮道:“皇上,八旗乃我大清根基,一百多萬人的鐵杆莊稼豈能說砍就砍?這樣朝廷的錢雖然是省下來了,可是人心卻亂了……更別說這天下諸地,都有八旗鎮壓,就算是新軍,也都是我八旗子弟……”

徐元夢的這一番話,卻是說得異常誠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但是唯獨沒有考慮到雍正皇帝的決心,甚至都沒明白張廷玉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其背後所隱藏的寓意到底是什麽,他終究是年紀大了,或許是事情過於嚴重,使得他失去了判斷的能力。

實際上,給張廷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說出這麽一番話來。

這件事本身就是雍正通過張廷玉的口說出來的,他很早就有了取消八旗子弟旗餉的想法,只是任何決策都不是雍正皇帝拍拍腦袋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支持,因此這次通過張廷玉,將家底擺在眾臣的面前,就是為了推動這一項決議,因此縱使徐元夢說得是天花亂墜,也不能動搖雍正的決心。

“眼下朝廷沒錢,連盤踞在關中的逆匪都沒辦法對付,想要錢只能開源節流,咱們得跟南面的楚逆學,暫停旗餉也是萬般無奈之策……”

雍正皇帝的臉色有些鐵青,他已經跟八旗的一些王公大臣溝通過了,盡管有些人表示不理解,可是他相信遲早會理解的,畢竟眼下保全大清才是關鍵,委屈一些人也是沒辦法,得下大決心,得要吃大苦頭!

楚逆為了開源節流,甚至不惜得罪滿天下的士紳,他雍正何嘗沒有這種決心?論起果決,他雍老四又怕得了誰?

張廷玉見狀,連忙低聲道:“徐大人,雖說眼下停了旗餉,可是等到將來保住了大清的江山,消滅了楚逆,這旗餉未嘗不能再發……有朝一日大清江山恢復了河清海晏,這旗餉自然不是問題!”

張廷玉畫了一個大餅,可是眾人心裏明白,這旗餉一旦取消了之後,想要再恢復怕是不可能了……到時候無論到了什麽地步,朝廷怕是也不會將這個擔子重新挑起來。

可是徐元夢心裏明白,此事怕是已經聖心默許,再難有轉圜的余地,也只能低聲嘆口氣,默默不再言語,說到底這天下還是他們愛新覺羅的,愛怎麽折騰怎麽折騰吧。

“那八旗子弟的生計該怎麽辦,沒有了鐵杆莊稼,他們會餓死的!”

一直沒有說話的裕親王保泰低聲道,他是一個老好人,最見不得這種事情發生,只是保泰也明白自己沒有反對的余地,也只能問上這麽一句話了。

雍正輕輕咳嗽了一聲,“朝廷既然頒布了開墾滿洲諭,就讓沒有差事的去滿洲……其他有差事的留下京師,大清不能再養閑人了!”

“可是……可是……咱八旗子弟不善勞作,更不善於耕地為業……”

“八旗子弟都,有地可以在關內招募漢人佃戶去種地,這樣田地既可以得到開發,地裏的收成也能養活八旗子弟了……”

雍正感覺自己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了,繼續侃侃而談,“正好前不久新募了很多漢人成為漢八旗,這些人當中能當兵的留下來擴充到八旗新軍裏,不能當兵的就發到關外當佃戶,左右都是條活路,他們應該也不會不肯……”

“皇上,先皇曾經頒布過禁關令,這豈不是……豈不是壞了祖宗家法?”

裕親王保泰連忙跪在地上磕頭,他心裏知道雍正皇帝對這個是最敏感的,可眼下也不得不說了。

所謂的禁關令,是指康熙七年頒布的“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借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對關外施行禁封政策。而在這之前,滿洲由於戰爭破壞等原因,人口一直不多,便從關內招募流民到關外去做包衣奴才,因此一直施行的開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