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

對於戰爭而言,首要之事從來都是後勤,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是人人都懂的,可問題就在於後勤不同於其他事,除了需要大量的零碎的一點點的積累之外,與技術本身的發展也有很大的關系。

崔萬采曾經組織過寧楚對康熙的大戰,知道這背後藏著多少艱辛血淚,稍有不慎那都是影響戰場成敗的大事,可是有時候是真的沒有辦法,因為人力就那麽多,再怎麽組織也得一點點去背去扛,效率上也不會有突飛猛進的改變。

可是如今的有軌馬車,卻讓崔萬采看到了革新的希望,自然希望在今年的北伐之事上能夠運用起來。

寧渝笑了笑,他很能理解崔萬采的心情,但是這個並不是他心中真正想要的,低聲道:“次輔所想自然有道理,只是這個確實不是朕要推廣的,在朕的心裏,有軌馬車終究是要淘汰的,而取而代之的則是鐵路和蒸汽機車。”

“蒸汽機車?”

杜闊聽到這裏卻是臉上帶著幾分遺憾,“那個項目現在在師傅的手裏,或許到下半年就能實現,畢竟蒸汽機已經能進入實用,專門造一個蒸汽機車應該不難。”

崔萬采卻是聽得雲裏霧裏,他不由得好奇道:“雷大師現在在試制蒸汽機車?此物莫不非就是將蒸汽機裝在馬車上?”

說到這裏時,他不由得心裏一動,似乎已經想到了寧渝在長江上跟他說的那番話,將蒸汽機裝在船上,跟蒸汽機裝在車上,似乎是一個道理……

寧渝指了指正在奔跑的馱馬,輕聲道:“軌道馬車畢竟還是用的馱馬,畜力畢竟不可長久,它也需要休息,也需要進食喝水,簡單來說能夠提高效率,但是沒辦法從本質上進行改變——蒸汽機不一樣,倘若技術成熟後,只需要給它添加煤炭,它就能一直跑下去。”

杜闊表示贊同地點了點頭,補充介紹道:“況且目前的蒸汽機只是剛剛進入實用階段,它未來的潛力將會非常巨大——至於馬兒無論再怎麽替換,它的力氣也都不會相差太多,這邊是巨大的區別。”

眾人聽到了這裏,都感覺有些驚訝,仿佛皇帝本人雖然從來沒見過此物,可是卻對其原理說得是頭頭是道,倒讓人感嘆莫名,對寧渝卻是愈發尊崇了。

可唯獨只有寧渝自己心裏才清楚,從蒸汽機發展到蒸汽機車,在他的心裏已經完全有了一整套的步驟,如今只不過是按部就班罷了。真正有智慧的人,倒不如說是那些在原本歷史上發明這些實物的偉大科學家們。

況且軌道以及火車本身,並不是從偶然當中得到的,而是有著一套十分嚴謹的邏輯。像最初的軌道在十六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在歐洲東南部的礦井裏,便出現了一種裝有木制輪緣的礦車,通過軌道把礦車從礦井底下拉上來會變得十分省力,而且軌道固定平穩,控制方向也會更加輕松,不會輕易跑偏。

等到了蒸汽機出現之後,在原來的礦車上安裝蒸汽機也就成為了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就出現了最初的火車雛形,繼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火車的發明便成為了一種必然,甚至再往後的汽車,也是在這個思路上擴展出來的。

只不過與歷史不同的地方在於,寧渝將具備實用性質的蒸汽機,提早了近五十年制作出來,而火車概念的出現,更是提前了整整一百年,甚至還有一點,那就是寧渝直接斷定了火車的前景比有軌馬車的前景更出色,這其實也是少走了許多彎路。

畢竟在原來的歷史上,史蒂芬森發明火車時已經到了1825年,而這個時候有軌馬車都發明了近百年,且火車早期的速度跟馬車也差不多,但是造價卻貴出太多,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火車沒有實用性,以至於雙方產生了嚴重的利益沖突。

為了彌合這種沖突,當時的英國政府甚至還組織了一次有軌馬車與火車的正式比賽,從而來爭搶對軌道的所有權,由此也能說明為了普及火車,當時需要走的彎路一點都沒少。

可是現在寧渝帶著後世的眼光而來,自然不存在選擇的問題,他在同諸臣以及杜闊談論時,所提到的畜力與機械之間的差別,便是最好的反駁。

隨後的兩天時間裏,寧渝在眾人臣的陪同下,接連視察了多家軍工廠,對於目前的軍備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這讓他對於北伐之戰,卻是越發有信心了。

……

在中俄邊境上,一座新建的小城正在拔地而起,大大小小的房子顯得十分簡陋,除了處處透露著俄羅斯的風格,並沒有其他更出色的地方,至於在城池中央剛剛建好的教堂裏,一座高大的十字架正在被豎起來。

這座城市的名字用俄語叫做恰克圖,而在中文的意思裏有茶的地方,而在恰克圖的旁邊便是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因此這個名字的隱藏寓意,便是一座為中俄貿易而生的邊境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