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

對於宇治景的選擇,寧渝心中十分理解,或許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說,將來病死在榻上才是最大的悲哀。因此,寧渝並不會幹預他的選擇。

當這個小風波過去之後,眾人才跟著寧渝一同走進了作戰規劃室,只見裏面燈火通明,擺放著整整兩個大型的沙盤,每個沙盤都幾乎長兩丈半寬一丈左右,而兩個沙盤分別顯示寧楚北方和南方的戰略情況。

而此時的北方沙盤上面,幾乎已經插上了許多面紅色的小旗幟,從京師到承德,再到遼寧、漢城等等關鍵位置上,都有寧渝目前部署的軍隊,只是在一大片的紅色小旗子面前,則是一片遼闊的草原地形,很明顯是漠南草原和漠北草原,而在草原中間則是一片黃沙堆成的大漠。

相對於重兵集結的北方,代表南方沙盤上面就沒有多少面紅色小旗子了,基本上也都是聚集在沿海和西南方向,甚至就連南京都只有一面小旗子,代表的是駐紮在南京的禁衛師一部。

當寧楚戰略重心放在北方的時候,南方自然不可能有太雄厚的兵力,不過所幸的是東南並沒有真正的外患,倒也不用十分擔憂。

“收復台灣,並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即便朱一貴不願意內附,我大軍只需兩個師亦可攻下……反倒是馬六甲這樣的戰略要地,絕不能再讓荷人占據了。”

寧渝毫不掩飾對呂宋群島的野心,要知道對於呂宋群島的認知,華夏可是比那些西人要早上太多了,早在當年的《漳郡志》中便有記載,所謂‘東洋有呂宋、蘇祿諸國……則呂宋、屋同、沙瑤、玳瑁、宿霧、文來、南旺、大港、筆架山、密雁、中邦以寧、麻裏呂、米六合、高藥、武運福河、侖岸塘、呂蓬……海外諸番,此為最遠。自泉州至其境,約十萬裏。’

特別是對於從後世而來的寧渝而言,呂宋群島除了其本身固有的珍貴資源之外,其戰略位置亦十分關鍵,所謂島鏈封鎖理論中,呂宋群島便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而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更是不亞於西人眼中的蘇伊士運河。

因此,控制馬六甲海峽,不僅是控制了一條海上關鍵航道,也能控制住整個東南亞的局勢。

總參謀部副部長宇治景臉上帶著幾分凝重之色,道:“欲與荷人爭鋒於南洋,陸軍並不是關鍵所在,唯有海軍才能確保戰事順利。”

海軍提督邱澤拿起一艘十分精致小巧的帆船模型,放在了馬六甲海峽附近,道:“想要登陸馬六甲,首先就要解決目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布置在馬六甲海域的遠東艦隊,而這支艦隊的實力對於我軍而言,並不算強。”

“根據軍情處南洋司搜集的資料,目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遠東艦隊的真正戰艦只有六艘……其中最大的旗艦是七省號一級的新艦馬六甲號,裝備六十八門火炮。除此之外還有五艘戰艦是跟當年赫克托號同級別的戰艦,裝備了三十六門火炮。”

“除了以上的戰艦,其余還有三十余條經過改裝的武裝商船,大多只裝備了二十余門火炮,加起來便是朱一貴聲稱的四十余艘戰艦。”

寧渝眉頭微微皺起來,“除了馬六甲號,其他的似乎不足為慮。”

在場眾人卻是微微一笑,因為這對於如今的寧楚海軍而言,便是最大的褒揚,特別是結合當年舊事一起來看,更能體現出這種變化是多麽來之不易。

所謂的當年舊事,便是指延平王鄭成功收復台灣一役。

在之前的宣傳中,對於這一仗的描述並不是很多,主要是集中在延平王本人身上,以至於在勝利面前,很多人以為當時華夏與歐洲的區別並不大,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誤讀。

而對於在座的有識之士而言,他們都明白一點,那就是延平王與荷蘭人這一仗實在是不容易,甚至可以說十分艱難。而在這一戰中,海軍方面的差距體現得尤為明顯。

與今日的寧楚一樣,當時的延平王想要拿下台灣,首先要解決掉荷蘭東印度公司部署在台灣的海軍,而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賬面上僅僅只有十五艘戰艦,其中真正駐守台灣的只有四艘船,分別是赫克托號、斯格拉弗蘭號、白鷺號和瑪利亞號,而其中最有戰鬥力的便是赫克托號。

至於延平王所率領的鄭氏水師則是當時東亞海面上的霸主,在與清軍的海戰中無往不勝,旗下擁有戰船數百艘,將士多達兩萬五千人。

如果在不通軍事的人眼裏,延平王的力量幾乎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十倍以上,幾乎是一邊倒的優勢。

可是當鄭成功登陸前的第一場海戰——台江之戰爆發後,鄭氏水師才感受到了荷蘭戰艦的棘手之處。

在開戰之初,延平王派遣麾下大將陳廣、陳沖,率領六十艘大型戰艦,朝著荷蘭戰艦的方向駛去,準備包圍荷蘭戰艦。而當時荷軍最大的“赫克托”號率先開火,其余三艘荷艦也跟著開火,戰況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