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

“盛兄,我這一路走過來,實在是嘆為觀止啊,沒有想到如今的上海,竟然已經變得如此繁華!”

上海知府衙門中,吳敬梓正坐在上海知府盛奇的對面,臉上帶著幾分感慨之意,很顯然如今上海的發展已經讓他多少有些刮目相看了。

車水馬龍的上海碼頭,加上連綿不絕的廠房,還有那座用水泥和鋼筋建造而成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幾乎讓人嘆為觀止,而這一系列的變化幾乎都是在這三年時間內發生的,也都是在他盛奇辛辛苦苦的成果。

盛奇臉上微微帶著一份謹慎之色,輕聲道:“陛下恩重如山,盛某不得不謹慎以待,絕不敢辜負陛下厚恩。這一次吳兄前來上海辦差,盛某也將全力配合。”

吳敬梓連忙微笑著點了點頭,望了一眼盛奇額角上的白發,心中著實有些感嘆,這位盛大人如今才不過四十來歲,卻已經顯得有些滄桑,看來這上海知府的日子似乎也不那麽好過。

實際上,這一次吳敬梓是以行政院辦公司副司長的身份,受到內閣的委派前來進行全方位的調研,目的便是為了能夠將上海的發展模式向全國進行推廣,加快各地的發展速度,並且能夠切實有效地實現經濟水平的增長。

如今人人都知道,全國統一基本上成為了定局,戰事也逐漸開始轉變為局部戰爭,因此經濟的發展成為了首要的考核目標,想要升官發財,那就必須要大力發展地方經濟,特別是今年皇帝和內閣還有意推動分稅制度,將來地方稅收方面將更加需要依賴地方造血。

吳敬梓一想到這裏,卻是有些感嘆道:“其實不瞞盛大人,今年都察院對大人您進行彈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今年財政收入方面雖然得到增長,可是財政支出卻更加超額倍增,就不說別的,為了南北融合,朝廷光是在行政開支方面就已經達到了兩千八百萬銀元,因此這種情況下,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關系,自然需要重新梳理。”

盛奇並沒有多少驚訝,實際上他更加了解這裏面的關系,不由得輕聲嘆道:“今年行政支出大增也不光是融合北方諸省,還有各地縣鄉都配備了大量的官員,並將過去的吏員納入到了財政計劃當中,從而嚴防基層出現大規模腐敗,這樣以來自然就會出現行政開支大大增多的想象了。”

華夏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自然是國力的彰顯,可是與此同時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國家越大,人口越多,對於治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而在人員素質普遍低下的時候,只能通過大量的基層官員去實現,從而便會增加朝廷的負擔。

在明清之際,通常有句話叫做皇權不下鄉,反應的便是這個問題,因為國家沒有那麽多的錢去養那些基層官吏,便只能選擇將基層政權讓渡給不入編制的吏民和其背後的鄉紳,這便是所謂的鄉紳共治。

當然,在將基層的包袱甩給鄉紳階層之後,朝廷看上去減輕了很大的負擔,可是本質上卻有很多弊端,比如無法真正調動民力,也無法真正建立高效的政治體系,一旦遇到事情之後,就會從鄉紳中孕育軍閥乃至於割據勢力,說來說去都是朝廷力量衰弱的體現。

特別是在寧楚大規模實行新政,打擊士紳勢力的背景下,更加不可能將基層行政權力讓渡給鄉紳,那麽也就只能選擇改革科舉制度,大肆擴張官僚群體,並進一步瓦解鄉紳階層,擴大朝廷的統治範圍和力度。

除此之外,寧楚為了保證官員不會輕易去進行貪腐,不可能將官員的薪俸定得過低,像朱明那種對官員太苛刻的手段,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因此在將官員薪俸水平提高到正常額度之後,還加了一項養廉銀,導致整個官僚集團的開支就變得十分巨大。

到了這一步,最大的問題便出現了,那就是缺錢。

要知道,寧楚今年為了養這些官員花了兩千四百萬銀元,可是這個數字並不算多,因為還有很多偏遠地區還沒有被完全納入到寧楚的直接統治下,等到再過五年,完全將縣鄉以下地域消化之後,寧楚的行政費用完全有可能達到六千萬銀元到八千萬銀元的規模。

而今年寧楚在工商賦稅的大規模增長的前提下,年入也剛剛到六千三百萬銀元,而這個數字就已經比清廷要漲了近一倍,而先前預估再過五年,寧楚的財政收入也只能增長到一億兩千萬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說至少一半的錢要拿去養全國的官員,要是再把軍隊的費用扣除掉,那麽就啥都不剩了。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因此無論是盛奇還是吳敬梓,都能夠感受到其中蘊藏的危險。

吳敬梓作為長年在中央任職的官員,其政治敏銳力是很強的,對於財政方面的了解也很深,他低聲道:“不瞞盛兄,在出京之前的時候,小弟跟財政部的汪司長是同年好友,也一起簡單聊了聊,聽說分稅制度最遲就在明年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