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

自從復漢軍在革新二年時徹底定下漢陽造燧發槍的標準之後,除了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騎兵制式燧發槍,以及單獨研制六連發手銃這些事情外,後續的所有工作就基本轉向了全面生產漢陽造燧發槍,以圖早日實現全軍換裝。

在經過了整整三年的大力生產以及換裝之後,目前復漢軍全軍六十余萬現役軍隊,已經全面完成了換裝,所有的舊式燧發槍已經全部淘汰封存,只有在全面大戰時才會被重新啟用,因此到了這一步的時候,復漢軍總裝備部便已經開始著手下一代步槍的研發工作。

實際上,早在革新二年的時候,寧渝當時指點雷駝子他們完善漢陽造燧發槍的時候,便已經提過線膛槍的問題,只是相對於當時寧楚已經玩得很熟練的滑膛槍而言,線膛槍對於各方面的工藝要求會更高。

在經過了一些試制後,雷駝子他們發現了很多問題,其中作為線膛槍的關鍵,即膛線問題上出現了許多問題。

雖然刻畫膛線這一關不算難,可是由於材質的限制,導致線膛槍的膛線很容易被徹底磨損,特別是由於工藝誤差的緣故,使得膛線的刻畫不能全面標準化,也就會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即膛線的磨平速度不一。

要知道,在戰場上這將會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當一部分線膛槍能夠發揮線膛的作用,一部分線膛槍被磨平了膛線,就會導致殺傷力嚴重下降,也會使得指揮官出現誤判的情況,導致戰局失利。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目前寧楚的滑膛槍工藝成熟,發生故障的幾率較小,使用起來更加穩定,而線膛槍技術由於需要刻畫膛線,因此不能使用鋼材,只能用熟鐵來打造,這本身也會降低槍管的壽命。

因此,在徹底完善了漢陽造燧發槍以後,滑膛槍便一直是復漢軍的主流,線膛槍僅僅只是少量制造使用,一直到復漢軍的冶鐵方法在經過了長時間工藝改進後,才發現了一些新的曙光。

武器發展永遠跟冶金工藝的發展有決定關系,其中特別是槍管部分,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過去寧楚使用豎爐冶鐵時,用到的燃料都是普通的煤炭,所得到的熟鐵韌性比較差,如果制成槍管之後,所刻畫的膛線很容易被磨平,無法正常使用。

一直等到恩斯特從西方帶回來的冶鐵專家,在同華夏冶鐵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之後,雙方互相學習並開始針對高爐工藝進行改進,在長時間的試驗下有效改善了高爐冶鐵工藝,特別是發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工序,即改焦炭為燃料冶鐵。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時候,寧楚作為一個穿越者雖然提供了高爐冶鐵方法,可是並不知道要改焦炭來冶鐵,以致於復漢軍長期以來在產量上得到突飛猛進,可是得到的鐵料質量並沒有特別大的改進。

當然,焦炭冶鐵辦法也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實際上也跟眾人在實驗中,發現高爐本身的反應發生在“一升一降”之間,即煤氣的上升和爐料的下降,這就要求料柱要有很好的透氣性,使原料能被還原充分,而煤炭本身比較脆,很容易被壓碎導致高爐透氣性變差。

在明白了這個原理之後,工匠們在構建料柱骨架的時候,焦炭堆由於密度最小,間隙大的特性,便進入了技術人員的視野中,而且焦炭本身比較堅固,壘在風口區以上就能始終保持塊狀,使料柱有很好的透氣性,保持爐況順行,從而提供了高爐冶煉所需全部熱量。

在經過了這麽一步改進之後,線膛槍所使用的熟鐵工藝算是徹底大成,其壽命得到大幅度提升,再加上蒸汽機技術得到實際應用,膛線刻畫技術也開始實現標準化,這些多方面的技術推進下,才使得前裝線膛槍能夠真正開始實現量產。

寧渝正是在得到了這個消息的情況下,才真正意識到目前寧楚在工藝上的進步有多大,而這也催生了總裝備部對下一款制式火槍的思考。

當然,僅僅只是工藝的進步,自然還沒辦法徹底解決新式火槍的痛點問題,而這些問題也需要寧渝給與總裝備部進一步的啟發。

革新五年十二月十八,在即將迎來新年之際,寧渝在樞密院總裝備部官員的陪同下,前往了設置在南京城外的辛酉二基地進行視察,除了巡視目前復漢軍的軍工發展水平以外,便是為新款步槍的研發定下基調。

所謂的辛酉二基地,便是同先前的癸卯一樣,都是屬於具備最高保密機制的研發中心,而像這樣的基地一共有四十多個,因此便用天幹地支的方式來進行命名,而這一次新式制式步槍的研發,便被放在了辛酉二基地。

在戒備森嚴的辛酉二基地門前,一行穿著白色大褂的研究員在一名頭發花白的老者帶領下,恭恭敬敬地等候著,他們當中並非全都是黃皮黑發的華夏人,還有一些是從西方前來的技術專家,但是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卻顯得十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