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0章 國內的汽車售價高的離譜

國內的市場就這麽大,摩托車又屬於昂貴商品,客戶來你這裏買車之後,幾年內換新車的可能性不大。

這相當於搶占了市場份額,降低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的銷量和利潤。長此以往,方氏摩托就能擊敗其他的競爭對手,壟斷國內的摩托車產業,成為這一行業的巨無霸企業。

一旦形成了壟斷,掙錢就會變得更加輕松,速度比印鈔機還要快得多。

如果高層領導不允許進行促銷,這種涉及到戰略層次的計劃就沒辦法實施。

牛小強可不是個因循守舊的老板,他對於競爭當中的手法和套路要比國內的競爭者們熟絡太多了,可以說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

正因為如此,牛小強才會大膽地放權給陳建國和江榮華,只要兩人不貪墨公司的資產,其他的都好說。

陳建國和江榮華都是明事理的人,他們很早就認識牛小強了,知道牛小強是個什麽樣的性格。

反正自己每年的收入高達幾十萬人民幣,根本就沒必要暗地裏挖公司的墻角,因此兩人一直都很恪守底線,從來都不會暗地裏搞什麽小動作。

此刻一聽牛小強直奔主題,陳建國和江榮華立馬連連點頭,都表示想聽聽牛秘書的意見。

牛小強笑道:“早在建華銷售公司成立之前,我就跟兩位交代過,今後方氏汽車公司一旦投產,生產出來的汽車就會交給你們去進行銷售,因此你們不需要擔心代理權的問題,放心大膽的去做好準備工作就行了。”

兩人聽到這話徹底放下心來,連連表示自己一定會竭盡全力做好準備工作,保證不會掉鏈子。

汽車目前在國內屬於最高端的商品,沒有之一。許多平頭老百姓想都不敢想買車的事情。畢竟大家都不富裕,能買得起摩托車就已經算是富裕階層了,私人買小汽車還是很不現實的。

按照牛小強的估計,國內買得起小汽車的人都是沿海地區的那些大老板,這些人的數量很是有限,滿打滿算也只有那麽幾萬人。

十多億的人口,只有幾萬人買得起小汽車,由此可見比例是多麽的低。

有人也許會覺得很奇怪:“既然國內只有這麽少的人買得起汽車,方氏汽車為什麽還要確定十多萬輛的年產能呢?這麽大的產能,到時候怎麽賣得出去啊?”

談到這個問題,就要從兩個方面說起了。

首先是是牛小強的高瞻遠矚。他早就開始構建國外的汽車銷售體系了,這次帶回國考察的四個合作夥伴,就是他構建櫃外汽車銷售體系的四個基石。

牛小強準備把多余的產能通過國外市場消化掉,出口毛衣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掙到美元。

雖然方氏汽車掙到的美元一定會被國家的外匯和管理部門截留,但只要你掙的美元多了,到時候就可以跟外匯管理部門直接談條件,讓他們給予方氏汽車一定的美元自主權。

可以肯定的是,外匯管理部門給予的美元自主權一定不會太高,但這也算是廖勝於無了。

牛小強準備在美國構建完善的網絡體系,所需的資金高達數百億美元。能夠緩解一下資金難題就緩解一下吧,總好過一美分的支持都沒有。

其次就要說說國內的小汽車消費群體了。雖然國內的廣大民眾基本都買不起小汽車,但這並不代表國內就沒有小汽車的消費群體。

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國內的小汽車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國家的各個機構和部門。

國內的各種行政級別是可以享受到特殊待遇的,比如只要到了廳局級,就可以配備一輛小汽車。

這筆錢是直接從政府的財政開支裏面支付的,不需要私人掏一分錢,因此凡是可以享受到這個待遇的人,基本都不會拒絕。

國內有多少廳局級別的人員?更別提體制內的人通常都會越級高配的做法,比如說明明是縣處級,卻依然給自己配車。

雖然這是違規行為,但卻是大家默認的規則,基本不會有人過問。

如果把這些越級高配的人也計算在內,國內小汽車的銷售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每年不說多,賣出四五萬輛還是不存在問題的。

汽車行業的利潤率非常驚人,一輛車少說也有好幾萬的利潤,高級轎車的利潤甚至可以超過車價的一半。

小汽車的利潤為何會如此之高呢?這就要從它們的定價說起了。

由於國內的兩大汽車廠基本不生產轎車,唯一生產的紅旗品牌還問題多多,因此國內的轎車市場基本都被進口車給壟斷了。

進口車的價格絕對對得起進口這兩個字。

一輛最普通的進口面包車就要將近五萬塊,這還是簡配版的價格,如果給這輛面包安裝一台車載空調,它的零售價立馬就會飆升到六萬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