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0章 巡察與戰略擬定(第4/5頁)

趙文睿笑了笑,沒回應,心說:“這才哪到哪?驚爆你眼球的建造速度還在後邊。只要資源不卡脖子,工程兵們絕對會能做到人歇工不停,效率學典範。”

有閃耀系統托底,趙文睿是敢於放開手腳大幹的,他回到指揮中心不久,就一鼓作氣用盡了幾乎所有資源。

他近乎瘋狂的在東區(以南北走向的鐵軌劃分)建造了大量營帳,直到糧食和資金全部用盡。

按照閃耀系統的規定,每建造一座營帳,都要分撥一部分糧食,這部分糧食分的是產能,而不是總數,產能意味著持續損耗,每天都損失這麽多。而資金就是用來建造營帳的花費。

營帳提供人口,也提供利益,這個利益是抽象的,是閃耀系統為了便於核算而以金錢的概念代替,一頂帳篷,提供4的總人口,2的可用人口,8金每輪(每天3輪),消耗4的糧食產能,1的能源。

比較麻煩的是,真正的人口是火車運送而來的,每天只有一趟。

所以如何規劃運用資源,何時建造更多的營帳,或升級營帳,就成了很值得思量的一件事,甚至可以說是成敗的關鍵。

這顯然是C凱恩故意這麽設計的,他的人性分身,自然不能忘記了種田發展的本,不精通都不行。

因此十分的苛刻,設施的建設與各種資源的生產緊密相關,缺乏規劃性,就會經常出現等米下鍋,抓耳撓腮,卻又毫無辦法的局面。

由於閃耀系統提供的是每8小時一結算制(只限金錢),趙文睿不得不去主動適應,他的自我要求時,隨時通過閃耀系統對以戰鬥為主的全局精確掌控,盡量做到錢一到位,就第一時間花出去。

這樣一來,他人在家中做,工作量卻十分的大。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兵營打造一名士兵是需要時間的,一次性最多支付5名士兵的費用。

可如果這麽做了,兵營這塊兒是不用時不時的關注了,卻在支付費用上出現了積壓。

一名遊俠占據1的可用人口單位,一次性消耗2的木材,以及120金。一個營帳一天才產出24金,生產一名遊俠需要5個營帳一天的稅收才能回本。

一次生產5名,就等於壓了480金到裏邊,如果將這筆錢先挪用到其他地方,比如造更多的營帳,是不是能效益最大話呢?

顯然是的,但培訓遊俠也很緊急,這就需要掌控者算好培訓遊俠所需要的時間,正好一名遊俠培訓完畢,培訓下一個遊俠的費用已經打入。這就不會有空窗期,耽擱了遊俠培訓的整體速度。

再比如,礦場、伐木場的生產結算,是從建造好的那一刻開始的,一般來說也,周期固定,生產相應的資源,那麽什麽時候停產,將相關的人員、能源轉用到其他地方,也很有說道,如果眼看著新一輪的資源就要產出來了,而選擇停產,就會形成人員和能源的浪費,反之,剛產出一批資源,及時關停,這就很經濟。

可以說,在相同的時間內,一個細節上能摳會省的指揮官,整體經濟能多出三分之一。畢竟錢是可以生錢的,多一個營帳,10天就多賺240金,兩名遊俠的費用出來了,而多了這倆遊俠,也許火力就夠應付某次行動,不用傷損,良性循環達成……

而與之對應的,指揮官腦袋裏得多擺幾個鬧鐘,時刻提醒什麽時候該下令了,否則就會弄巧成拙。

這種事必躬親的做法,容易早死、猝死,一如傳說中的諸葛武侯。

但人生初創業,趙文睿也沒有更多的選擇。

成王敗寇,平時對自己狠一點,無非是求成求勝求活路。這些需求雖然從未宣之於口,可具體做相關的事,卻是決不能含糊的。

趙文睿當年加入輪回者體系,就是這麽開始的,殫精竭慮,算死草一般盡可能將每一份力量都發揮用處。

只不過如今的趙文睿起步更高,因此不是以偵察員為開端,而是已經是個指揮官,他倒是適應的很快,沒費什麽周章,就進入了角色。

暗中觀察的C凱恩覺得,至少本尊為自己的人生選擇的核心路線是沒毛病的。他確實在種田及指揮方面有天賦,而並非那種擅長個體廝殺、絕爭一線的類型。

培訓了兩名遊俠,趙文睿就命其連夜去清剿喪屍了,目標是藏金谷唯一礦區附近的那一小撮。

即便是長期饑餓,體質下降的厲害,普通的喪屍仍舊有著與普通成年人相當的奔行速度,除非其肢體受損。

不過這樣的喪屍,對遊俠而言,已很難構成威脅,只要有足夠的空間,數量多一些也能風箏死。

因此趙文睿以天神視角觀戰,主要不是擔心遊俠們有性命之險,而是想具體驗證跑圈圈戰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