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看山的三重境界(第2/4頁)

還是那句說舊了的話:有開始,就有終結。

終結或許是新的開始,但確實不是趙文睿了。

當凱恩本尊明白了這一切,莫名想起了一位歌手巫啟賢的歌‘團圓’中的一段歌詞:全世界、走一遍,不枉來人間兜一圈,夢可以、很遙遠,狂風暴雨都不改變……

以及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所表達的一個概念:從起點出發,最終又回到起點,世界走一遍,人生兜一圈,悲喜離合、幸或不幸,能放下的、放不下的、終究都要放下,宛如輪回……

趙文睿的遺產除了讓凱恩明了了人生終有涯,還讓他明白了另外一個概念,人生的相對時間。

螞蟻一餐的食量是以盎司為計量單位的,而作為一餐頂十數日、甚至幾十日的食肉動物,暴龍的一次完美進食,計量單位是噸。

這個概念其實也能用在信息的吞吐量上。

以凡人的信息吞吐效率,探索之旅確實可以無限接近永恒,畢竟想要收集完整個多元宇宙的信息,對其而言絕對是個超級漫長的過程。

但神明的信息吞吐效率,遠超凡人,而他作為神上神,吞吐效率更是遠超神明……

或許有人會說,可以慢慢來啊,著什麽急嘛!

話是這麽說,可代入到實際當中,需要理解這一操作的用意。

吸納信息,目的是為了避免靈魂枯寂。

也就是說,以‘探索求知’為核心目的人,最終的結局,也只能是靠‘探索求知’吊命。

因為人生就是輪回,新鮮感會越來越少,既視感會越來越強,就如同三位數的密碼,數字組合也就那麽多,時間長了,人生所見,皆是套路。

想要不麻木、不煩,不厭世,就必須找更多的新鮮玩意,也就是新的信息。

而且如果是只是一點點信息,很快就膩歪了。就像一頭暴龍,就算不停的對其進行螞蟻一餐級別的投食,它也會餓死般,必須有足夠多的新鮮信息,讓其投入、沉浸,才能保持意識的鮮活,而不至於枯寂。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凱恩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超傳奇際遇後,有種完成了這三步,起點出發又回到起點的感覺。

原來人生終究有涯,所謂突破上限,無窮無盡,不過是井底之蛙的想當然。

既然如此,那麽遲死和早死其實不需要太計較,需要計較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有沒有盡興。

有人對世間無比依戀,想要向天再借500年,有人覺得自己早就看透人間肮臟齷齪,多活一天都嫌心累。

他自忖不是前者,也非後者,對他而言,了無遺憾的活一生,也就夠了。

他想起了人生中很多錯過的風景,他意識到身體力行的感受錯過的一切,就是彌補遺憾的辦法。

可一個有趣的情況是,他想要品味的這些,其實已經做到了。

畢竟絕大多數的生活故事,也無非是一組組不同的信息組合方式。趙文睿吞噬了亞山世界,而他吞噬了中古戰錘世界。

亞山和中古戰錘這兩個世界中,都包含了相關的信息組合方式。而作為吃進並消化了這一切的他,就等於擁有了所有的這方面的記憶。無數人格、無數角度、無數際遇、無數可能、無不囊括。

所以凱恩固然享受了突然繼承龐大遺產的喜悅,卻也充分品嘗了拔苗助長的滋味。

在這種背景下,他對人生的規劃,一分為二。

其一,新鮮也好、懷舊也好,身體力行的去感受也好,閱讀信息數據從而掌握也好,這一切,都是了無遺憾的人生的一部分。

第二,為了第一條,他得繼續在非人的道路上大踏步的前進。

第一條無需多言,或者說,根本說不清,他現在有太多的相關想法,而這些,就是避免他靈魂枯寂的要素,也是決定了他壽元的要素。

第二條說起來也可以一句話概括——吞噬所有他留下痕跡的單體宇宙。

就像趙文睿對亞山世界做的那樣,只有完成這種吞噬,將相關的信息徹底掌握在自己手中,過往才不會被篡改,現在的他才不會被其他的他覆蓋替代。

比如說亞山背後的那位連名字都不方便說出、以免被溯源追殺的古神,他若是通過時空躍遷,徹底改變了對造就現在的他有重大關聯的某段他的過往,那麽他就不是現在的他了。

至於哪些過往算是對造就造就現在有重大關聯,脈絡其實很清晰。

本源世界的他,無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不過,若有誰想要改變本源世界的他的過往,也是非常非常難做到的。因為相對來說,那裏的時間和信息實在是太值錢了。

那裏每過一年,外圍時區都是億萬年,而他在那裏活了幾十年,這幾十年時間向外輻射了多少信息?畢竟在他活著的那些年裏,是世界的一部分,是不斷的與世界、社會互動著的,造成了難以計數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