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舉團飛升強武裝(第2/4頁)

泰倫蟲入侵,就算是其中之一。

不過那是千年後半葉的事了,現在時值140年年末,整個銀河系的智慧種群,都還沒誰見識過泰倫蟲的恐怖。

即便是凱恩的見多識廣,面對泰倫蟲,都是打起精神的。

主要原因有二。

1,戰錘40K的蟲族,從其秉性上講,要比星際爭霸宇宙的蟲群更野性。

泰倫蟲可沒有澤格蟲那般文藝,追尋什麽生命的意義。

泰倫蟲就是宇宙超凡版的行軍蟻,只秉持一個理念,民以食為天。要麽在睡,要麽在吃,要麽在找食的路上,就這麽簡單。

而且,跟澤格蟲族,只有極稀少的腦蟲、刀鋒女王什麽的,才涉及幽能不同,泰倫蟲的超凡力量運用,可是相當普及。

可以說,所謂的蟲族生物科技,其實都是或多或少涉及超凡。

連最低級的炮灰兵迅猛蟲,條件允許都能強化擁有單分子層的利爪,別說是阿斯塔特修士們的動力裝甲,就是知名的蘭德速攻艇,照樣說撕開就撕開。

2,泰倫蟲沒有阿巴瑟那樣看似理性、實則跟蟲族這個種族有點不搭的科研型BOSS。

泰倫蟲基本都是正面作戰,堂皇之師,三板斧。

但這三板斧,宛如野生掠食者的看家本領,爐火純青,就是行,就是狠,因為若是不行,就得餓死。

簡單的說就是純粹。

不玩什麽適應性基因加載。在泰倫蟲而言,這種做法,就好像二戰時德國搞出的各個系列的兵器一般,看起來各有特色和優勢,但從後勤角度看,完全就是災難。

泰倫蟲只抓一個核心,那就是比資源吞吐量。

一開始就茫茫多,然後越來越多。

原歷史上,人類、靈族、鈦帝國、獸人,都曾在泰倫蟲面前感到手足無措。

明明是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戰役勝利,敵人卻越來越多,以至於那些或可歌可泣的、或輝煌的勝利,顯得毫無意義。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搞錯了重點。

泰倫蟲一點都不怕死人,其牛掰的回收機制,使得它們可以充分的利用資源,包括自己人和敵人的屍體,以及有色金屬,燃料,等等。

所以泰倫蟲很少跟人在窮鄉僻壤撕逼,比如說星系之間的宇宙深空來一場決戰。

不會,那不是泰倫蟲模式。

泰倫蟲只會在物資豐饒的地方,一般是目標的家園世界開打。

盤子早就踩好了,行軍路線也制定好了。來的又突然、又猛力,並且聲勢浩大。

然後生產線就建在前線。

戰爭殘酷,瘋狂損失,也無非是少往兜裏揣點,而將獲取到的資源轉化成戰力,送上前線,死不怕,只要能保證這邊一直在開采資源就行。

這就是吞吐效率的比拼。

這方面,泰倫蟲差不多是戰錘40K宇宙的極致了。

所以走精兵路線的艾爾達靈族,以及人類帝國中向來以自行其是著稱的阿斯塔特修士們,遇到泰倫蟲很不適應。

泰倫蟲不是說就那麽一種類型,隨著資源的不斷獲取,戰爭機器的深化運轉,一些非常強大的,堪稱夢魘的惡魔怪獸級蟲子也是會登場的。

而且就算最基本的蟲子,資源夠,也會有一個附加值的提升,從一開始的送死,到後來的危險難纏。

更何況,以迅猛蟲命名最低級的戰蟲,不是沒有原因的。它們很像恐龍時代的迅猛龍,可以說是非常聰明,懂得使用戰術的群獵獵手。他們的尖牙和利爪,可比狼生猛多了,而且人家可是有射擊武器的哦(類弩矢生物武器,鉆肉槍)。

而比迅猛蟲高一個級別的刀蟲,雖然沒有射擊武器,卻有著潛行和滲透能力。

這個能力,用遊戲效果描述,就是當刀蟲群接近目標群(班組或小隊模式),往往是不允許目標群進行守護射擊(或者說警戒射擊),而先要讓刀蟲沖殺一波。

這就很傷,典型的先下手為強,而且是被近身殺一波。代入到現實中,目標群體很可能就此崩盤,連有效的反擊都組織不起來,而陷入亂戰。

而原歷史中,IG對蟲群的戰役,也多次印證了這種情況,那種情況,往往真的需要政委就地槍決一些人,才能挽救頹勢。

蟲群戰力本就不弱,偏偏用的還是簡約、無花巧,同時也極難破除的戰略。

在這種戰略作用下,大部分伎倆都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算是一力降十會。

凱恩自忖他雖然也是從一開始就自號鐵血蟲群,在某些方面,卻終是不及真正的蟲子。

人性,以及種田的習慣,喜好創造而非破壞的習慣,都會成為看不見的約束。

甚至由於總是穿越不同的世界,漸漸習慣了精銳流,不自覺的就將這種思維代入到了行事當中。這一點他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