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第一秩序挽天傾(第3/4頁)

關於這個掛杆子,這個世界的帝國海軍並沒有相關習俗,是第一秩序自己的文化特色,據說可以追溯到行星內的大航海時代。

那時懲戒海盜的傳統辦法之一,就是掛在港口附近的杆子上,讓往來者都能引以為戒。

第一秩序沒有掛港口,而是特意準備了一片戈壁大地,然後將海盜像是掛風幹肉一般,掛在那裏,風吹日曬,活活熬死。

因為總是能全滅無漏網、以及刑罰酷烈,據說那裏如今已經成了森林……

哥特戰爭打響後,第一秩序物流船團的威名不墜,管你是惡魔的艦船,還是墮落的星際戰士的艦船,又或混沌信徒的艦船,來了基本就走不了了。

也不全靠保護船團的護送艦隊,運輸艦自身也配備著一些簡單卻高效的武器,很多輕視者,都是中了這類‘黃蜂尾後針’而敗亡。

正因為以武器彈藥和醫藥品為主的供應,有第一秩序保障,那些被混沌勢力攻伐的殖民星的人們,也不用在絕望中被割草或投降,還可以選擇戰鬥。

利好消息是,無論是帝國防衛軍,還是帝國海軍,都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停的收編著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戰鬥才能和天分的民間人士,使得軍隊戰力迅速向精兵轉化。

精兵第一步,無非是足夠的訓練和見過血而不崩。

當然還有第二、三步,第N補,像什麽軍魂,基層軍官素質等等。而戰火淬煉的民間人士,大多很適合成為特戰者。

畢竟他們一開始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在軍人非常關鍵的紀律和服從方面,沒能及時培養成型,等到實力全面成長起來,就如同已經脫離了‘苗’期的樹幹,想要矯正已非常困難。

而特戰者並不是特種兵,而是介於特種兵和遊擊隊之間,還帶著那麽幾分特工的味道。

軍隊是需要這種人的,尤其是如今的哥特星區,戰爭模式迅速向這地面戰偏轉,並且人類一方往往擁有制軌權,卻因為投鼠忌器,不能放開來轟炸,這就格外需要合格的潛伏者當眼睛。

這也是第一秩序給哥特星區帶來的變化,換成其他星區,依照帝國軍方固有的習慣,早就不分敵我的開炸了,並且往往是被玉碎的當地民眾,死傷遠多於真正的敵人。

可在哥特星區,這麽幹就等於是不給第一秩序面子,對於這裏的人而言,無論是官還是民,軍人又或百姓,不給第一秩序面子都是個非常嚴重的失智問題。

第一秩序的威名,是靠實打實的業績贏得的。民眾口碑,遠高於媒體宣傳,用某些人自鳴得意的話說:我們只負責打勝仗。

這種說法其實有些吹噓了,並且也多是周邊人員,並非第一秩序的核心人士。

準確些說,迄今為止,第一秩序在哥特星區,可以說敗是小敗,勝就一定是大勝。

小敗就是輸物輸地不輸人,有序轉進,成功撤退。

大勝一般指全殲來敵。

這也是凱恩對大勝的定義,非殲滅戰不能稱大勝。

什麽繳獲多少,占了多少土地又或哪個要地,這些在凱恩心中的分量都相對輕,主要是人員。

用他曾在某次事件中不乏戾氣的話說:“我看你有多少兵可以頂得住成建制的死。”

正是有凱恩這樣的主子,第一秩序在混沌勢力中,迅速打響了聲名。

阿巴頓,以及後來增援的惡魔軍團將領,都在為自己那些失聯的戰團惆悵。畢竟大家現在都明白,與第一秩序戰力遭遇且失聯,兇多吉少,哪怕再難以置信。

而最讓惡魔軍團將領們感到心中苦澀的點在於,第一秩序聽名,以及看其表面表現,是那種愛護民眾到有點聖母的組織。

而它們當初出征前,均覺得這是可以利用的點,脅迫民眾,逼第一秩序就範,一坑一個準。

可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麽回事。

事實已經一再證明,面對這種脅迫,第一秩序的應對手段往往是直插老巢。

數支知名的惡魔戰團,就是這般被斷了根兒。除了出征參與脅迫的那一批,剩余守家的被殺的光光的,然抽出征的這批沒有給養、沒有補充,甚至無法跟友軍有效溝通,及時喚來援軍,以至於悲慘的被不斷蠶食而只能除名。

具體幹出這種勾當的,正是來自格雷迪厄斯的鬥劍士們。

如今,至少在哥特星區,鬥劍士的名頭遠不是帝國防衛軍精銳暴風兵說能比的,而是與星際戰士戰團一個等階,整體戰力甚至更強。

鬥劍士們從格雷迪厄斯跑來了哥特星區,那麽他們的家園格雷迪厄斯呢?

那裏是神仙戰場,普通人有多少都不夠填的,兩年前格雷迪厄斯就基本沒人了,要麽被撤出來了,要麽死了,能留在那裏的,無不是戰火淬煉的精銳中的精銳,是傀儡戰團的指揮官,與全惡魔戰團撕逼只是他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