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南北 像是經隔亙古對視,繼而各赴使命……

宣玨冷靜地條分縷析:“漠北戚軍可回望都, 襄州駐紮守衛也可勤王北上,只有滄城以南,不可。徒勞無功, 不如另辟蹊徑。正好你近來貓抓老鼠似的逗那些燕軍, 他們防備較低,趁其不備回攻難度尚輕。”

更別提他知曉東燕詳盡地形城池。

戚文瀾嗆聲:“別說這些有的沒的,幾成把握?”

宣玨:“七成。”

“……七成。那還有三成呢?”

宣玨淡淡地道:“還有三成不在我等。得看沿線城軍爭氣與否,能拖延東燕主力多久。”

察覺背後深意,戚文瀾倒吸口冷氣:“離玉你……”

宣玨輕輕擡眸:“我說的七成,並非守國不破, 或是順利攻入燕國腹地的可能,而是大獲全勝、全身而退的可能為七成。至於攻入東燕圍困處京麽?我有十成把握。率先領軍出發, 調來以西的戚軍, 半數支援, 再半數,繼續南下去應天。趁亂端掉江家——事已至此,無須顧慮了。”

營帳死寂。

宣玨見沒人問話,客客氣氣地道:“諸位有何要問的麽?”

他生了副極出色的相貌, 鬢若刀裁,眉如墨畫,巖巖若松竹獨立。

素來待人又溫仁和煦, 直到今日前, 在場大多數將領還以為他是個滿腹酸稿的小白臉文官, 乍一聽這果斷鐵腕的輕描淡寫,方才咂摸出點這人劍走偏鋒的冷和狠。

一時沒人能搭得上話。

半晌,還是戚文瀾艱澀地道:“給我們半天考慮。這不是小事,不能靠一人熱血上頭決斷。”

“可。”宣玨給了諸將士半天考慮, 回居住營帳後,鋪紙研墨,將他修好的木鸞放飛。

寄出的信只有二字:守住。

同時驛站信使也快馬傳報,狼煙高起。

宣玨不指望這狼煙能傳回帝都——除卻滄城略有燕兵小打小鬧,其余城池仿佛為了印證謝溫這步以敵退敵的計謀正確,城外敵襲,撤了個幹凈。

戚文瀾坐立不安,當日下午等來宣玨東燕地形稿圖後,一錘定音:“東進突襲。”

他看向宣玨,見他仍從容自在,皺眉問道:“你不急?”

“急。”宣玨坦誠,“急有何用?於事無補。再者,我信她。”

戚文瀾微愣。

宣玨嗓音柔了幾分:“爾玉要除謝溫,她怕出亂子壓制不住,早就暗中調兵了。按照計劃,燕軍來襲前,京城附近諸軍,包括漠北二十萬戚軍裏的五萬,會調入望都由她接管。你說,算不算留下的一線生機?”

一線生機,以守望都。

否則憑借望都單純的羽林衛和九支都城守軍,根本不可能抵擋來勢兇猛的燕軍。

等燕軍兵臨城下,再調軍隊,也已來不及。

殘陽破雲縫照射而下,宣玨眼底有清潤淡光,是冬日旭陽的光,也似遠在望都的驕陽被他小心珍藏眸中,他溫聲淡笑:“不算死局,能解。”

戚文瀾本要說話追問,想了想,還是沒出聲,同樣朝望都遠眺一眼,默念:一切安好。

宣玨向來謙遜留白,他說的“不算死局”,等同於“贏面可能極大”。

於是,幾乎是第二日,戚文瀾就匆忙下令,召集西邊戚軍急速支援的同時,火速整頓,連夜行軍——刺入東燕那顆跳動的心臟。

與此同時,謝重姒在太極殿賴著翻書解悶,似是倦怠困了,問掌燈的宮人:“何時了?”

“回殿下,戌時過半。”宮人恭恭敬敬地回道。

謝重姒瞥了他一眼:“瞧著眼熟,經常見你,喚作何名呀?”

宮人誠惶誠恐:“奴婢趙嵐,沒曾想能讓殿下眼熟,是奴婢的福氣。”

趙嵐細眉細目,上一世沒少給她和宣玨打圓場,謝重姒透過這位戰戰兢兢的藍衣太監,仿佛嗅到點前世今生皇權變動的血腥味道,微微一笑:“趙嵐?山中霧氣,似真似假,如夢如幻,好名字。”

“殿下謬贊,殿下謬贊!”趙嵐連道。

謝重姒掩唇闔眼,將書放下道:“時辰是不早了,本宮先回。這書是孤本,上冊被本宮小時候禍害撕掉了,怕父皇心疼,這下冊就不再帶回去了,暫擱此處,別讓人動。”

趙嵐趕緊應是。恭送謝重姒走後,他用金簽小心翼翼地別在書頁角落,替她記下頁碼,再合書置在木案上。

然後他神態自如地走入禦書房,像是擦拭禦桌般,將擺放端正的四五個茶盞也捧在手中,仔細端詳。

細碎的粉末撒入茶盞內,塗抹杯口邊緣。

做完這一切,趙嵐又屏氣凝神地垂頭走出禦書房,繼續當值。

一日後,謝溫回朝。

這次三皇子殿下可謂風光而歸。

萬閣老萬守成半朝座師,有不少文人投靠其下,啟蒙過四位皇子幼時讀書習禮。他金口一開,有的是人捧場應和。

投靠謝溫,萬守成自然要幫他。

只需誇謝溫一句,自然有更多的文人學子把三殿下仁愛慈善的美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