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①①

徐福你知道的,一去不回頭了。

我只說纏頭軍,纏頭軍一直忠心耿耿,鼎書記載地梟在南巴之地有四個極其隱秘的巢口,纏頭軍一再深入老林,找到了密林中居住的土人。

用今人的觀點來看,土人就是生活在老林裏的少數民族,由於長期伴山而生、遠離人世,他們的生活環境、方式、習性,乃至身高、體型、單項器官的發達程度,都跟外面的人不一樣,最大的特點是,能嗅到地梟的味道——據說是一種很奇怪的騷味,但纏頭軍也好,除了土人之外的所有人也好,都聞不到。

不過這也合理,人都是隨著環境進化的,這也是優勝劣汰的一種:在地梟出沒地附近世代生活的人,只有能聞到地梟的味道,才能提前做逃離或者迎擊的準備,否則早滅族了。

從這些土人的口中,纏頭軍確認地梟不是虛妄的傳說,而是切實存在過的,然後陸續鎖定了巢口。

接下來,他們做了三件事。

第一是收編土人,土人的鼻子對他們來說太有用了,被收編的土人後來被叫作‘狗家人’,這不是罵人,真的就是指他們長了個狗鼻子。

***

炎拓想起那個老愛吃蘸醬黃瓜的大頭,他應該就是“狗家人”了。

難怪華嫂子給他指路時還正常,看完手機裏來的新消息之後就莫名其妙、用挪醬缸這種拙劣的借口把他拖住。

現在想來,是大頭給華嫂子發了消息,因為他嗅到了從車裏傳出來的、地梟的味道。

***

纏頭軍做的第二件事是“堵”,堵住四大巢口、給巢口安門落鎖。

雖然老話說“堵不如疏”,但畢竟不是事事都是治水,地梟本就罕見,堵住了源頭,也就等於堵住了後患。

當然,“堵”這件事,也是下了血本的。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怕各地的百姓造反,於是‘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鑄造了十二金人,秦滅之後,十二金人也沒了下落——民間有各種傳說,有說被項羽火燒阿房宮時一並燒了的,有說被秦始皇帶進墓裏陪葬的,也有說東漢末年的時候,被董卓銷毀了鑄造銅錢的。

其它的金人我是不知道去哪了,但就我所知,至少有一尊,是被用在了南巴老林——由一化為四,鑄成了四扇大門,因為是金人所化,就叫金人門。

纏頭軍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分期分批進入巢口,反鎖金人門,正式尋找地梟——這麽做其實還挺悲壯,關門打狗,可以打死狗,但門鎖了,自己沒退路,也可能在裏面被狗給咬死。總之,纏頭軍死了不少,經歷過無數驚心動魄的事兒,歷時兩年多之後,終於摸著了門路,找到了第一只地梟。

***

說到這兒,故事差不多也快到尾聲了,聶九羅長舒了口氣,問炎拓:“依你看,秦始皇是高興呢,還是不高興?”

這不廢話嗎,當然高興了。

炎拓正想回答,又起了猶疑:一來據歷史記載,秦皇這個人好像有點喜怒無常;二來她特意提出來問,答案一定不那麽簡單。

炎拓:“不……高興吧?”

聶九羅一臉“我就知道你要這麽答”的表情。

她說:“你歷史不大好,元前210年,也就是徐福下東瀛和纏頭軍進入南巴老林的那一年,秦始皇就已經過世了。過世兩年多之後才找到地梟,那時候,陳勝吳廣之後,又有項羽劉邦,秦二世都快走向末路了。”

是嗎,炎拓覺得自己的答案也沒毛病:換了隨便是誰,生前交代的事兒死後才有眉目,能高興嗎。

聶九羅:“纏頭軍的所在太偏僻了,是連信鴿都到不了的地方。山中無甲子,他們一心尋找地梟,終於有了成果時,才發現山外早已變了天,皇帝死了,對口的上級也在換代的爭鬥中被殺了,換言之,這支纏頭軍徹徹底底被遺忘了。”

“大秦都快沒了,回去當官是沒指望了,各地都在打仗,他們也不想摻和,集體商議了之後,決定封口、守住地梟以及南巴老林的秘密,易甲為民當老百姓。”

“那之後,他們就在南巴老林附近住下,自然形成了一個村落。中國古代社會相對封閉,流動性差,一個村子代代延續,續個千八百年,變化也不會很大,漸漸的,靠山吃山,村落成了獵戶村,也就是俗稱的‘巴山獵人’。當然了,這個獵戶村區別於其它的,有著自己的秘密。”

“平時呢他們跟普通的獵戶也沒兩樣,打狼打豹、獵熊獵虎,但一般每隔百多年,精壯獵手充足的時候,會秘密組織一次‘拜金人,走青壤’,期待著獵取地梟,這叫‘青壤結穗,開花見果’。畢竟,獵到一只地梟,就意味著額外的財富,哪怕是全村都來分,也足夠每家分個盆滿缽滿了,這世上,誰能不愛錢呢。不過絕大多數時候,走青壤,都是走了個寂寞,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