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味道

都說,民以食為天。

試想一下,在這巍巍天下,那些能被叫上名兒的食材,是有多少?

每當人們在面對這樣的一個奇怪問題的時候,那浮現在每個人腦子裏的答案,是否都是小麥、大米、以及高粱呢?

亦或者有人會說,不對,浮現在我腦子裏的,乃是各式各樣被農人們所辛苦培育出來的蔬菜和瓜果。

比如像是我們日間最常使用的各種菜類,諸如蔥、白菜、蒓菜、芥藍、豆芽、黃花菜、薺菜、茭白、韭菜、蕨菜、蘆蒿、蘿蔔、馬蘭、茼蒿、蕹菜、莧菜、青菜、莒、竹筍等等。

又如我們平日裏所使用的各種野生菌子,諸如茨菇、香菇、蘑菇等等這些。

可以說,正因為我們接過了大自然所贈予的這份禮物,這才得以讓我們這樣的一個文明得以延續千年,如此的話,我們身而為人,就真當需要去好好地感謝大自然,要好好地感恩這份來之不易的給予。

而在諸多食材之中,卻也被細分為上中下三档,往往越是高端的食材,所烹飪出來的食物,越是美味。

只不過,越是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為簡單的烹飪技巧,便可將食材中所蘊含的味道,得以充分地發揮出來,然後便給人呈現出一份無與倫比的味覺盛宴。

炒、煎、貼、烹、炸……

熘、氽、涮、蒸、鲊……

鹵、醬、熏、烤、熗……

腌、拌、熬、燴、燜……

等等……

等等……

可以說,千年的文化,孕育了千年的烹飪技巧,孕育了千年以此為生的人們。

而在這諸多技巧當中,最為質樸,也是最為踏實的,便是那些最為簡單的技巧,也正因為世間的人們對此烹飪之道皆無比了解,這才得以讓這個偉大的文明得以繼續存活。

夏末秋初,待一陣微風撩過發髻,待落葉終撐不住枝頭,待漫山開始展露蕭瑟的衰敗,人們這才發現,與眼前的蕭瑟相比,田間的莊稼卻是到了豐收的時候。

倉州群嶺,玉林天關,跨過了遼闊的霍果泊戈壁,深入到那被天下人譽為塞上江南的濯陽地域,這才發現,原來這裏的麥子,早已泛起了金黃色澤。

而往往到了這個時節,那麽在這坊間,便會湧現一大批被稱之為麥客的人們,在龍寰,甚至在吐斯汗國,這些古老的麥客,都是那些一輩子都在默默無聞的推動著歷史的車輪緩慢前行的偉人。

這些古老的割麥人,他們所從事的,乃是一份歷史太過悠久的職業,其根源更是能追溯到太古時期,現如今,早已沒有人能記起幾千年前的事兒了,如今這些人唯一能記住的,便是自己所應負起的責任和義務。

收麥……

麥客們踩著被烈日所炙烤過的松軟土地,在那泛著金黃色澤的海洋中,是一個個賣力地揮舞著自己手中的鐮刀,一鐮刀下去,便會順茬兒地割掉一小片兒麥杆子,是讓那些鼓囊囊地麥穗倒在地裏。

就這樣,麥客們就好似在比賽一般,是一個個鉚足了勁,赤著個膀子,戴這個草帽,一邊割著麥子,一邊大聲地唱響那首出自家鄉的民謠。

此情……

此景……

此歌……

此人……

當真就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是將這人生百態盡數地繪制在其上面,那般動容,那般真實。

說到這些麥客,便不能不提到麥子了。

作為曾經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的作物,可以說麥子的功勞,當真是有夠大的了。

從最日常的饅頭、餅子、面條、鍋盔、到後來人們因為飲食上的變化,而逐漸衍生出來的各式各樣的美食。

羊肉泡饃、水盆羊肉、各種夾饃、夾菜的、夾肉的、夾蛋的、夾豆皮兒的等等,當真是能美得人們是吃了一個能想倆。

(P.s.因為在龍寰,牛作為農用工具,是嚴禁宰殺的,甚至是龍寰的朝廷,也不得生殺牛類,據史書記載,早在龍寰尚未建國之時,便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是酒後趁著醉意宰殺了一頭當地農人家裏的耕牛,而這位將軍最後也被太祖皇帝得以嚴懲,聽說是從將軍直接降職到了百戶了,可以說若是按照當時龍寰的律法,像殺牛這般的大罪,理應要當街砍頭的,或許在太祖皇帝看來,殺了那名將軍,當真是有些可惜,但是罪已至此,又不可當做什麽事都沒發生過,所以便只能功過相抵,對其做出了降職的處理,由此可見,對於那名殺牛的將軍,太祖皇帝還是抱有偏袒之心的。)

放眼整個龍寰,可能就當屬倉州的百姓最愛吃面食了。

酸湯面、棍棍面、油潑面、扯面、蘸水面、拌面、拉面、揪面片、餃子、包子、餛飩、羊肉泡饃、水盆鍋盔等等這些,可都是倉州老百姓心中最為美味的佳肴,可以說單就一個面字,便能在倉州人的手中,被整活出一席的珍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