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走向輝煌還是走向深淵

萬一失算了怎麽辦?沒什麽大不了。

至多是投入的錢、固定資產暫時被扣或被凍結。

只要不暴力抗法,配合調查,人肯定沒事,財去人安樂!

況且黃瀚知道歷史,知道這些不動產在偉人南巡講話後還會歸還。

即便損失了也不要緊,黃瀚相信,稿費收入總不會被沒收,出版專輯的獲利也是明明白白。

有了這些錢,九二年重來,一樣的能夠滾雪球般做大。

其實即便沒有本錢又如何?那時黃瀚已經二十二歲,不是穿越者的他都能白手起家,具備先知還能發不了財?

這些其實都是多慮,因為黃瀚親身經歷過八九十年代,三水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在那時起步。

原本軌跡張秋生弟兄四個就是在這段時間發了大財。

他們辦得紅紅火火的村辦廠升級為鎮辦,就僅僅是交點管理費,利潤都是他們的。

九二年後進行了股份制改革,還成立了集團公司,一度產值排名三水縣前十。

他們僅僅是在鄉鎮打拼,人脈、關系網跟現在的黃瀚家不好比。

以黃瀚家的消息來源,真的有啥意想不到的事,相信也能提前獲知。

況且能有啥事?不做違法的事,不偷稅漏稅,不生產偽劣商品,擁護共產黨,正道取財,怕什麽?

黃瀚為了讓父母放心,提出讓黃道舟安心經營液壓元件廠,竭盡所能把這個廠子做大做強。

即便有個什麽風吹草動,共產黨的天下,又不會搞株連九族,黃道舟不倒,哪怕家裏的其他財產都沒了,僅僅有黃道舟的收入,一家人依舊能夠活得滋潤。

黃道舟想想也有道理,他確實沒有參與“自強服務公司”的經營,都不知道張芳芬手裏有了幾百萬可以調用。

張芳芬滿不在乎,原來的家裏相當於一無所有,大不了還變成那樣唄!

她自認為不可能犯法,她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符合政策,即便政策變了也應該既往不咎,及時改正即可。

她同意參與西大街的建設,如果秦昆侖從省裏要來同意私人合股建房的政策,她準備拉上“自強服務公司”店長以上級幹部參股。

因為她也覺得西大街的房子會越來越值錢,準備讓忠於自己的那些姑娘們共同享受投資收益。

她準備找秀兒、玉兒、張玉蘭、俞勤等等談心鼓勵她們參股,並且承諾她們拿出兩千五百塊,她會再借給她們這麽多湊五千塊入一股。

黃瀚舉雙手支持這個偉大的決定,他相信這五千塊用不著五年價值就會超過五萬塊,三十年後不低於一百萬。

因為西大街的門面房在二零二零年有價無市,不是有掛牌銷售沒有人願意購買,而是沒有人舍得賣。

鈔票在持續貶值,房價還在漲,豬肉、蔬菜價格翻了番,步行街上的店面房屬於不可復制的不動產旱澇保收,都想留著傳子傳孫。

因此現在的價格說不好,應該不低於八萬一個平方。

然此一時彼一時,如果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打造出了商業街,三水縣的發展應該遠遠好於歷史,這會吸引更多外來人口在這裏打拼、經營。

誰能預料三十年後三水縣的人口不再翻一番?常住人口超過五十萬達到一百萬有什麽不可以?

改革開放四十年,創造了太多奇跡,一個荒僻的小漁村能夠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足以說明問題。

四季分明人傑地靈的三水縣確實是個好地方。

夏天不是很熱,超過三十五度高溫達到二十天的年份並不多。

冬天超過零下五度的日子也只不過十幾天,這二十幾年大河結冰基本上見不著了。

黃瀚小時候冬天司空見慣的冰淩現在幾乎看不著,小河結冰能夠去河面溜冰的情況再也沒有了。

三水縣不僅僅氣候越來越好,還因為河道密布水資源豐富,真正的旱災、水災,黃瀚反正沒見過。

這種宜居之地,又處於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發展成常住人口超過一百萬的中等城市有什麽不可能?

更加繁華後,地價、房價自然水漲船高啊!

這不是憑空想象,魂穿這三年多,三水縣的面貌就跟記憶中有巨大差別,常駐人口已經增加了不少,最起碼張家莊就有幾十農村人在城裏安了家。

原本軌跡,發了財的張秋生弟兄四個在九三年才在城裏買房子居住。其他人如秀兒、玉兒兩千年後才在城裏買了房子。

俞勤、張玉蘭等等至今還住在鎮子上。

現在好了,大家都聽黃瀚的勸告,都沒有傻兮兮在鄉下建造注定要放棄的房子,僅僅是節約的錢,就能夠讓他們受益匪淺。

十月十號,秦昆侖和錢國棟又來黃瀚家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