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縣總動員(第3/3頁)

為此黃進特意回三水縣親自抓質量,他有心跟三水縣其他建築公司比個高低!

張芳芬拿下兩個地塊兩千四百平方米應該是算花了二十萬左右,不是采取付錢買地皮的形式,而是采取分產權的形式。

“自強大廈”的六層樓中的三四五六層一共四千八百平方米,分別給了擁有地皮的四家單位做辦公樓。

真能做到用不著花一分錢就能拿到原擁有地皮面積雙倍的樓房,幾個單位很滿意,因為他們的地皮是北朝西大街,完全比不上南朝街的地塊。

既然是東西街,當然是坐北朝南的地塊更加搶手,置換時必須多給面積。

因為門面房朝南跟朝北的差別人人都清楚。

即便是只要想要就能做得到,黃瀚家也沒有去搶坐北朝南的地塊。

因此“自強大廈”和“風牌大廈”門面房都是朝北。

黃瀚無所謂這個,房子其實都是坐北朝南,無非是朝南的同時不能正對西大街。

只要真的讓西大街繁榮起來,西大街前面後面的大馬路就會發展成前街、後街,一樣的繁榮,因為後世就是如此。

“自強服務公司”花七十二萬建占地面積二十米乘以六十米的六層樓,最後只擁有一二樓兩千四百平方米。

減去“風牌大廈”應付的二十萬地價,等於是花了五十二萬得到兩千四百平方米的一二樓門面房。

算算賬,一二樓均價還不足二百五十塊一個平方米。

由此可見以兩百五十元一個平方給出錢拿門面房的私人結算,基本上是公道的,根本沒有占國家便宜。

黃瀚原本計劃中是盡可能多拿地建造門面房,沒想到踴躍參與的單位、個人太多,根本就拿不到更多地皮,只能作罷。

這樣也好,流動資金更加充裕,有利於經營。

黃瀚的初衷就是本著繁榮三水縣的商業街,如果響應者不多,黃瀚家就會竭盡所能拿地建房子起帶頭作用。

既然開局西大街商業街的房產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黃瀚當然不屑於跟大家搶。

其實去滬城、杭城、省城買房子更有賺頭,實在犯不著玩窩裏橫。

八四年,那個南海邊圈圈內在建的國貿大廈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三水縣沒這個牛逼。

但是做到了一個月內拿下基礎,半個月一層樓的神速,意味著一棟六層大樓,四個月肯定能夠封頂。

這完全得益於三水縣運力強大,能夠保障建築材料及時到場的緣故。

水運有一兩千條載重八十噸左右的掛漿船,陸運除了各單位的解放、東風、躍進等等卡車,還增加了三千多輛屬於個體戶的拖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