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4/4頁)

伏蒼死了。

羊妃的幼子,乾元帝最心愛的皇子之一。

這事情絕不可能大事化小。

伏蔚自認為精妙的計劃四處都是漏洞,想要栽贓七皇子伏蕓是絕不可能了。

然而,栽贓不了七皇子,徹查之下,也實在找不到任何能指認伏蔚的證據——不能因為殺死伏蒼的太監,身形背影很像伏蔚,就斷定一定是伏蔚跑出去殺了伏蒼吧?

褚皇後冷眼旁觀,終究還是替伏蔚說了一句話:“他若要殺人,為何要親自動手?”

羊妃哭道:“那自然是因為他怕下人不可靠,走漏了風聲。”

乾元帝卻相信了褚皇後的話。

羊妃出身市井,思維方式與乾元帝、褚皇後都不相同。

真正貴族出身的顯赫之人,從小就把身邊的奴婢當作工具,精熟禦下之道。因為擔心下人不可靠,寧可自己動手親身涉險?這不是貴人的思維方式。乾元帝甚至覺得,也許是有人想栽贓伏蔚?

伏蔚是不是被栽贓了,是不是被人針對,乾元帝並不關心。

他憤怒的地方在於,有人殺了他的孩子,還企圖蒙蔽操控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乾元帝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然而,真兇已經被提前排除了,再查下去能有什麽結果能水落石出?

整個案子越查越荒謬,越查越離奇。後宮寵妃紛紛出手,試圖渾水摸魚。乾元帝不甘被糊弄,一批一批的奴婢,乃至於低位宮妃被送入慎刑司拷問,得到的供詞也是千奇百怪。

乾元帝貪歡慕色,朝中不少佞臣都喜歡往後宮裏摻沙子,慎刑司查問的對象多了,難免會露餡。

這就是個拔出蘿蔔帶出泥的連鎖反應,只要想查,總會查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壞事。

到後來連朝中許多大臣都意外卷入了十二皇子意外身亡的案子,漸漸地,乾元帝也不追求真相了,剛好借著這個案子收拾了一大批看不順眼的大臣,整個朝堂重新洗牌——上來一大波貪官佞臣。

謝青鶴有心教教小師弟,這些日子就跟在乾元帝身邊,給伏傳講課。

這個老頭兒上眼藥說黑話了。那個老頭兒耿直,要被冤死了。乾元裝傻呢,故意借刀殺人。

……

伏傳嘆為觀止。

“他把十二皇子從巖亭推下去的時候,也沒想過會變成如今的局面吧?”伏傳感慨。

“就算事先知道,他會在乎麽?”謝青鶴反問。

這些日子,宮中奴婢死了大批,連低位宮妃都死了兩個,朝中大臣更是慘烈無比,單獨被乾元帝砍了腦袋的是幸運之人,牽扯到謀害皇嗣的案子裏,不少被冤殺的大臣直接就被夷了三族。

伏蔚和從前一樣生活讀書,還能安安穩穩地寫字畫畫,不見一絲憂郁愁苦之色。

獨居一室時,他甚至會舉起手來,在虛無中狠狠一推。

“他這是做什麽?”伏傳問。

謝青鶴解決了許多喪心病狂的殺人狂魔,很熟悉伏蔚的心態,解釋說:“他在回味殺死十二皇子的滋味。就好像又把十二皇子推了一遍。”

非但不會後悔擔心,反而會回味沉迷殺人的感覺。

伏傳撩起自己的袖子,發現自己雞皮疙瘩都冒了出來。

“……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