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伏傳把六部尚書攆了五個,雖說宮中不可能反對,他還是得專門找小皇帝補票。

——古往今來,也沒有丞相一句話,就把二品高官隨意貶謫的道理。伏傳昨天趕了人,今天就得進宮去找皇帝說明事由,再請中書頒旨處置。

謝青鶴恰好也要進宮給皇帝上課,二人已議定吃過飯,一起進宮。

正在吃飯,宮裏來旨意了,說皇帝召見伏丞相。

伏傳嘆了口氣:“我收拾河陽黨人,他倒要跳腳,貴太妃的甜粥就那麽好吃。”

和所有人一樣,伏傳也認為皇帝是氣瘋了,召他進宮是要問罪。

宮裏來的天使被安置在前院,三娘陪著吃茶吃點心,也不敢催促伏傳進宮。直到謝青鶴與伏傳吃了早飯,兩人相攜而出,身負聖意的宮監才見到了伏傳,客客氣氣地說:“陛下口諭,今日蘇子進宮教習,還請丞相同往學宮謁見。”

伏傳忍笑看了謝青鶴一眼:你這學生還知道搬出大靠山來了。

謝青鶴將他扶上馬車,說:“你既然做了丞相,總要與他相處。也不能時時都扯上我。”

京中各脈勢力都知道謝青鶴與伏傳關系親厚。

韓琳在世時,謝青鶴扶持幼帝,伏傳與韓家親厚,看上去就是兩面站隊,眾人也還能理解。

現在伏傳自己出面請封當了丞相,謝青鶴和皇帝之間的關系就變得非常曖昧了。

——皇帝與丞相之間,謝青鶴站誰?

說大先生與小菩薩同出一門,關系親厚。這關系究竟親厚到何種地步?二人的關系是真的到了銅墻鐵壁沒有一絲縫隙的地步麽?還是他們二人之間也要彼此猜忌,最終分個高低?

如果大先生和小菩薩也是一爭高下的狀態,大先生是不是會借著皇帝的名分,制衡小菩薩?

……

這都是很現實的站隊,但凡行令處事,馬上就會露出偏向端倪。

就如同韓琿死後,皇帝想要挖墻腳。謝青鶴放出陳老太和三娘坐鎮,韓家上下頓時噤若寒蟬,不敢向皇帝投誠。當時皇帝認為謝青鶴偏心韓家,現在才知道謝青鶴偏心的是伏傳。

如今官場上下,宮中與河陽黨人,全都期盼著謝青鶴與伏傳能分庭抗禮、二人共治。

什麽叫共治呢?

就是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必須我倆一起決定才能算。

這種狀態看上去挺美,實際上就是變亂的根源。權力這東西根本不存在共持,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如果謝青鶴和伏傳內部決定了秩序,比如伏傳服從謝青鶴,或是謝青鶴服從伏傳,他們兩人的關系才算真正穩固,皇帝和河陽黨人都不必掙紮了,直接躺倒認輸就行。

偏偏謝青鶴和伏傳展現出來的狀態很奇怪。

伏傳在外理事,謝青鶴除了去給皇帝上課,教皇帝畫畫,其他事情一概不插手。

他倆之間究竟有沒有內部秩序?如果發生沖突,誰向誰妥協?

沒有人能知道。

就算伏傳曾對外承認,大師兄為尊長,他為卑幼,必然要聽從大師兄的吩咐。

可是,伏傳現在掌握著韓家兵權,勢力極大,誰又肯相信他一定會老實服從謝青鶴的命令?

——有兵權的聽沒兵權的?就因為沒兵權的那個是大師兄?開什麽玩笑?沒見過韓琳軟禁韓漱石麽?權力面前,兒子搞親爹都不在話下,何況是個假模假式的師門長幼?

基於這份朝野共同的認知,皇帝要在學宮召見伏傳,伏傳當然認為皇帝是在拉攏靠山。

對伏傳來說,這種感覺也很奇妙。

他和謝青鶴都知道這是個入魔世界,是一場早已逝去的修行。

所以,這世間的一切誘惑,都不過是遊戲中的甜頭,不可能使他背叛謝青鶴。

偌大的塵世之中,他與謝青鶴守著同一個秘密,成為天底下最親密的知己,不論他做什麽,謝青鶴做什麽,他們永遠不會猜疑對方,永遠信任彼此。外人都認為他和謝青鶴應該為了誰掌握更大的權柄、誰更進一步而彼此猜忌、對抗,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根本就是沒譜的事。

謝青鶴曾經說過,二人未定情之前,他不肯安排伏傳入魔。

擔心的就是這種相依為命、以彼此為軸心的入魔生涯,會使伏傳生出依賴之心,越發困惑於此。

一直到了今天,伏傳才漸漸地體會到,這種滋味確實太使人著迷。

天下之大,唯余一人。

親密如此。

“我與大師兄好久沒有一同出門了。”伏傳很懷念當初流落江湖、馬車趕路的時光,“大師兄常在家中讀書寫字,會不會太無聊了些?”

謝青鶴最喜歡的就是待在家裏喝喝茶,做做手工,並不覺得無聊煩悶。

偏偏伏傳是個閑不住的性子,永遠在擔心他在家待著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