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伏傳向朝廷請授丞相之職,開府治事,原本只是為了收攏韓家兵權,占據名分。

等他真的穿上一品官服,在丞相府召聚群臣治事之後,他才突然發現,原來後趙朝廷一直都在用一種他完全不能理解的方式治理天下。

“韓琳只管兩件事,一是兵,二是糧。兵他自己管,糧就問戶部要。問題是戶部上哪兒籌糧?這些年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外郡就是收不上糧食來,全天下都知道是世家勢大不肯上稅,金殿上全他娘親的啞口無言,還敢騙小皇帝說,這農田有肥有瘦,種上幾年肥力不夠就成了薄田,上好的種子撒下去都種不出東西來,所以風也好雨也柔,種不出糧食也是上天安排!”

“韓琳不管這麽多,反正他要養兵就不能缺糧,只管去催李金芳。”

“李金芳是韓漱石的姨表弟,韓琳進京之後,前頭的戶部尚書也說沒糧撥放,被韓琳革職之後,把李金芳提了上來。外郡不上稅,戶部主官能有什麽辦法?李金芳就帶著人去外郡搶。”

“當時韓琳出兵打外郡,跟鬧賊沒什麽關系,就是底下不上稅,朝廷空架子,韓琳想不通。”

“誰曾想辛辛苦苦從南郡周旋進京,威風凜凜官居一品,居然還得自己掏錢貼補天下?照韓琳的話說,就跟小媳婦搶著管家,接了賬房才發現每日支用的倒比進益還多,要支應家用還得填自己的嫁妝銀子,這事——不能夠。”

“現在外郡都打了個七七八八,錢糧是勉強能收起來了,李金芳那兒還養著一支兵馬,春秋兩季都要下鄉去收稅。”

……

謝青鶴與伏傳吃過晚飯,屋內點著燈,二人就歪在榻上聊天。

伏傳這些天都在丞相府幹活,早出晚歸,前幾天就是悶不吭聲吭哧吭哧幹活,回家都沒怎麽纏著謝青鶴,這兩天理出頭緒了,情緒也完全炸開了,忍不住要跟謝青鶴吐槽。

謝青鶴一只手玩弄著伏傳垂下的長發,靜靜地聽著。

伏傳側頭看他:“既然要收皇糧國稅,地方上的事也總要管一管吧?我在丞相府裏坐了幾天,把韓家那攤子事勉強理清楚了,我就發現很奇怪啊,為什麽只看見兵和糧的奏事,也沒見其他?”

“你猜怎麽著?長史跟我說,工部最近沒什麽事,都是請安折子。照舊例,給宮中請安的直奏台閣,給丞相請安的就直接發回去了。打從韓琳那時候就不看。我問,那除了戶部和工部,其他衙門都不奏事?長史說,反正也沒啥事啊……”

“反正也沒啥事啊!沒啥事啊!”伏傳氣得坐了起來,用手拍了拍榻沿,“沒啥事!啊!”

謝青鶴安撫道:“這些年世家勢大,朝廷連糧食都收不上來,六部也只是擺設罷了。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韓琳入京之前,朝廷只靠著皇室內帑支應,許多事也是有心無力。你如今有了兵權,又有丞相司職,一點點改善就是了,往事不可追,不要生氣了。”

伏傳回頭狐疑地看著他:“大師兄早就知道是這麽個朽爛模樣?”

謝青鶴不禁好笑:“你也是熟讀史書,但凡世家勢大、皇室衰微的時候,不都如此?”

“可是,各部都不奏事,地方上要有了災禍,朝廷如何施救?外郡的刑事死獄,不也得奏報京城復核?我原以為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怎麽這裏……都是不管的?”伏傳最憤怒的一點在於此。

如今的後趙皇室根本沒有從下往上的通道。

京城有聖旨可以頒布天下,外郡卻沒有奏報入京的渠道。

一縣之長就可以隨手勾決人犯,說斬立決就拉出去明正典刑直接砍了。各地受災都是自我解決,反正找上面也沒人搭理——皇帝倒是想賑災,國庫沒錢啊。

“我記得《涼砦筆記》裏寫過這事,姬巽……嗯,先帝年輕時,華安蝗災,他覺得災民可憐,決定動用皇室內帑賑災。先帝私庫裏糧食少,朝臣就建議,要不花錢去華安附近幾個郡買糧,運糧進去人吃馬嚼也是一筆耗費,先帝覺得此言有理,就從內帑裏拿了二十萬白銀去買糧。”

“特使帶著銀子去地方詢價,因華安蝗災之故,附近糧食都漲價了,二十萬白銀杯水車薪。”

“先帝想說漲價也很正常,私下把華安附近幾個世家的官員召進宮裏,好聲好氣商量了一回,約定共克時艱,那幾家也答應了,不單要平價放糧,還願意捐出銀錢糧草賑災。”

“先帝很高興,又從內帑裏撥了三十萬兩銀子,想把賑災之事辦得漂亮一些。”

“這事最後是什麽下場,你應該也知道吧?”謝青鶴問。

慶顯三年,華安蝗災。

慶顯四年春,華慶縣謠傳神人下凡,在匠戶楊駿的帶領下,力神教聚眾作亂,縣衙被推平,縣令並一幹役吏皆死於逆亂。這場賊亂沒有持續很久,慶顯四年夏天就被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