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大爭(31)(第2/5頁)

不管華家願不願意,夏女都得來別宮把孩子換回去,且半點不敢耽擱遲疑。

菅氏與夏女再次謝過春姬的深恩厚意之後,抱著孩子匆匆地離去了。

春姬抱著失而復得的親兒子,將繈褓檢查了一遍。確認孩子被照顧得很好之後,她才自失地笑了笑。把兒子交給夏女,把外甥當兒子抱回來,實質上就是拿兒子的命去換外甥的命。

她的夫家屈氏與華家是世交,公公屈憲曾為青州治中,與華璞私交甚篤。換兒子的事,早在春姬被褚璦強奪之時就有了想法,不是華家的想法,不是菅氏和夏女的想法,而是春姬公爹屈憲的想法。

作為子婦,作為夏女的親姐姐,春姬萬分不舍親子,也不敢拒絕公公的提議。

——為舊主保存血脈,如此大義慷慨的義舉,春姬怎麽敢拒絕?

把換回家的外甥抱進別宮撫養,也是公公屈憲的主意。只是方才在別宮住了兩天,夏女就找上門要把兒子換回去,這就完全出乎春姬的意料之外了。

她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惶恐與不安。

看著睜著眼睛看著自己不哭不鬧無比乖巧的孩子,她又覺得自己很卑鄙地慶幸換子失敗了。

想起那日在範楨的靈堂上,那道護在自己身前單薄矮小的身影,春姬有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期盼。自從遇見陳家小郎君開始,她好像總是在走好運。擺脫了被擄劫殺殉的噩運,又得回了心愛的親生兒子……

青州舊族總是咒罵陳家草莽之身,蟲豸心性,這位小郎君……是不一樣的吧?

楊奚與華澤、華谷是舊識,卻只喜歡與華谷湊在一起,二人都不怎麽理會華澤。

謝青鶴說是挑他們仨來身邊“做伴”,其實也不大喜歡跟小孩兒一起玩,除了叫他們陪著吃飯之外,就安排他們抄書。用相州出產的粗紙和筆墨,抄寫聖人語。楊奚總是與華谷坐在一起,華澤則獨自坐在另外一邊,兩邊很少交談。

太陽下山之前,三人都要把抄寫的墨稿交給謝青鶴。

謝青鶴發現楊奚的字寫得最好,其次華澤,與楊奚坐在一起的華谷就要差上許多。

他把楊奚和華澤抄寫的墨稿收起來,留著以後相州慈幼院的孩子們讀書所用,華谷交來的字張就直接投入火盆中燒了。實在是寫得太爛,錯漏也不少,沒法兒給孩子們用。

但是,他也從來不說華谷寫得太爛,每天仍是布置同樣的功課,叫三人同樣地抄寫。

如此相安無事的過了五天,謝青鶴給華澤、華谷兩兄弟放了假,讓他們回家去探望親人。單獨留下楊奚,問道:“你想回家麽?”

楊奚低頭道:“昨日還有兩卷書沒抄好。”

“那去抄書吧。”謝青鶴吩咐道,沒有再提回家的事。

到中午時,楊奚照例停筆等著吃飯。自從來了別宮跟隨陳家少君“讀書”,楊奚也跟著小郎君一樣作息,從兩餐改為三餐,若是夜裏睡得晚,多半還有夜宵吃。

楊奚總覺得小郎君吃得雖然簡單,不似父親那樣炮豬烤羊頓頓硬菜,但每樣小菜都很可口美味。

哪曉得這一日的午飯卻非常豐盛,單獨一口湯鍋,煮著水鴨與豬肉,另有好幾樣新鮮的葉菜與山筍——這時候天寒地凍,鮮蔬極為珍貴,平時也就是小郎君的食案上能有兩碗,楊奚與華家兄弟都不怎麽吃得上。

這麽豐盛的一頓午飯,楊奚有些受寵若驚,沒動筷子之前,他先到內殿拜謝。

“謝小郎君精心賜食。”楊奚施禮時一片真情實感,這一頓飯不重“賜食”,重在“精心”。

楊奚與華家兄弟都是代表家族來接受陳家的示好與籠絡,看似青雲之上的機會,可侍奉掌握著兵權的貴人哪有那麽輕易的?在家裏都是被捧在手心的少爺公子,到了別宮的陳家少君跟前,那就是不可言說的下仆,就算陳家少君表現得再是禮遇,那也是生死一線之間。

謝青鶴開恩給他們放假回家,華澤與華谷都回家去享受親族的慰問優待,唯獨楊奚無處可去。

——就算他回家去了,父親兄長們也不會心疼安慰他。

萬萬沒想到的是,父兄親族那裏得不到的“溫柔”,小郎君補給他了。

“慢慢吃。吃飽了也不急著去抄書,來了這麽些天也不曾休息過,今日放假松快松快,想做什麽就去做什麽,想出門去找利叔,請他給你套輛車。”謝青鶴年紀比楊奚小幾歲,對楊奚說話的姿態倒像是上輩子在莊園授課,“家中沒有門禁,你也要早些回來,不可犯了夜禁,叫我去青州府接你。”

楊奚連忙答道:“奚並沒有出門的打算,長日無事,多讀兩本書也好。”

謝青鶴也很好說話:“別宮中似有秦廷舊藏,你也可以去看看。還是得找利叔,讓他給你派個人跟著,不要與此地衛士起了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