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第3/6頁)

顧蘋襄也看明白了,謝青鶴的目的根本不是應付杏城令,而是有心要聯絡龍城的大人物。

但是,為什麽要用這種方式聯絡,而不是通過寒江劍派的秘密方式呢?顧蘋襄暫時搞不明白,他覺得自己也不必搞明白。這時候只要配合就行了:“是。既然本衙親涉此案,還請杏城縣衙出具遞解文書,請謝真人往本衙暫住。”

顧蘋襄也不敢讓謝青鶴真的在杏城縣的大牢住下,趕忙走程序把人“押”走。

至於說,龍鱗衛在杏城根本沒有衙門,也不可能有關押犯人的“牢獄”,嗐,隨便找間客棧邸店圈起來,老子說它是龍鱗衛在本地的大牢,它就是大牢。不是也是!

不管杏城令嚇得臉青面黑,怎麽勸說,怎麽賠罪,謝青鶴帶著伏傳出門去了。

顧蘋襄更是冷面無情,強行壓著衙門差役給他開遞解文書,班房被鬧得欲哭無淚,說這犯人都沒押下來,怎麽解出去?顧蘋襄就拉著杏城令叫他下關人的文書。杏城令死活不肯:“我豈能把謝真人捉拿下獄?這都是沒有的事情,你們也不能這麽害我啊……”

顧蘋襄冷笑道:“你現在倒是知道厲害了?早前還當著謝真人的面指著光頭罵禿驢呢?不是你和伏小真人講山下的規矩王法嗎?謝真人跟你講規矩王法了,你又慫尿褲子了?——你不給我弄這個遞解文書,信不信謝真人真跑你這潮濕爛臭的大牢裏蹲著去?”

梅衠是個老好人,和杏城令也有吃了半天烤肉的交情,這時候過來指點:“這事想必與你無幹。謝真人也不至於和你一般見識。我若是你,”他不動聲色地指了指正低頭和謝青鶴說話的伏傳,“解鈴換需系鈴人。”

那邊伏傳也和謝青鶴說完了話,匆匆走了過來,與三人見禮。

“顧大人,縣尊大人。我與大師兄商量過了,這遞解文書就不必寫了,”別人不知道皇帝就是束寒雲,伏傳心知肚明。被二師兄知道大師兄竟在杏城“下獄”,哪怕是字面上的下獄,只怕二師兄都要發飆,“還請兩位大人把案卷做實,盡快送去龍城。我來配合過堂,替掌門師兄答話。”

這就是把杏城令從中摘了出去,完全變成謝青鶴授意辦成的一件公案。

杏城令隱隱約約覺得有些不妥,他好歹也是朝廷命官,這樣豈不成了被人隨意差遣的工具人?真要遵照謝青鶴和伏傳的命令行事,朝廷威嚴何在?本官威嚴何在?

顧蘋襄已經滿口答應下來:“謹遵謝真人法旨。”

四品的武官都跪得這麽利索,杏城令弱弱地掙紮一下也隨波逐流了:“好,好吧。”

伏傳說要代替謝青鶴過堂受審,杏城令哪裏敢審他?顧蘋襄也絕不可能坐視此事發生。

三人坐在一起,連文書都沒有叫,顧蘋襄親自執筆,把謝青鶴交代伏傳的說辭記了下來。

事情經過很簡單,謝青鶴聽聞王氏父女齟齬,深為王氏女不平,命令伏傳幫王氏女復仇。伏傳也沒有撒謊,老實交代他帶著王姑娘去了王家,他切了王老漢的唧唧,王姑娘用金釵捅死了她爹。隨後伏傳又奉命處死了王氏女,將王氏女屍身火化。

整件事說完之後,杏城令和顧蘋襄都很意外。他們都認為王老漢是伏傳所殺。

“這……王老漢是王氏女所殺,王氏女又死於伏世兄之手……”杏城令覺得,這件事跟謝青鶴已經扯不上太大的關系了。真要按照他來判決,也就是把伏傳和謝青鶴各打幾十板子、流徙千裏。

顧蘋襄再次覺得杏城令腦子不好。你還想把謝真人和伏真人抓來打板子?!

杏城令死活不肯判謝青鶴死刑,認為這判決誰看了都要罵他是昏官。說來說去,最後只好讓他掛了個懸案,請求上官裁決——畢竟謝青鶴身份特殊,七品小官不敢輕易處置,這也說得通。

伏傳代謝青鶴在供詞上畫押,顧蘋襄拿到杏城令的親筆,也飛快做了本衙文書,命令快馬加鞭送往龍城。

這件事辦完之後,時候也不早了。

顧蘋襄很想招待吃飯,謝青鶴也得招待趕來支援的劍湖莊莊主梅衠,幾人便在城中開了一桌。

席間顧蘋襄很殷勤地敬酒討好,吹拉彈唱無一不精,把幾個陪酒市妓的活兒都搶光了。確實給謝青鶴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飯畢會賬,最終卻是梅衠不動聲色早早地搶買了單。

莊主含蓄又得意地笑道:“我才是地主,哪有叫謝真人、顧督軍會賬的道理?”

謝青鶴不禁笑道:“早年門下弟子行走江湖,到了此地,也多謝貴莊熱情款待。”寒江劍派派了人來杏城調查安仙姑的事情,多半都要去劍湖莊蹭吃蹭喝一番。

梅衠是真正的地頭蛇,有他在杏城招呼,謝青鶴與伏傳也不必再住客棧,直接被安置到劍湖莊某個富商弟子的家中。老頭子獨居的花園書房被打掃了出來,清靜舒適,主要是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