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 54 章(第2/4頁)

仲秋當夜,太後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竟好上許多,還勉強參與了宮中的團圓宴,各地藩王攜家小入宮,熱熱鬧鬧吃酒瞧戲。

許是到底天冷著了風,轉眼慈寧宮就傳了太醫。

與此同時,被接回梁府的安如雪忐忑坐在廳中,在諸多人的盯視之下,被大夫診出了喜脈。

明家後園,姑娘們聚在水榭中飲酒。良辰美景,花好月圓,今晚無拘無束,連一貫不敢貪杯的明箏也多飲了幾盞。

飛鼓傳花,投壺射覆,翻繩鬥草,小時候喜歡玩的遊戲今兒全都重溫了一回,明箏瞧著明菀等人的笑顏也覺艷羨。

年輕的時候,日子總是甜的,雖也難免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到底是無憂無慮的時候多。

這一個多月她深居簡出,可陸筠卻不曾離開過她的生活。或是邀她兄長外出說話,或是央那虢國公府的二夫人四夫人出面,偶然會在通好之家的宴上與她母親明太太遇上,偶然又通過中人來私下邀約瞧戲辦堂會。她不知道虢國公府的夫人們到底是怎麽想的,難道所有人都支持他的選擇?以他的條件,她絕非最佳婚配人選,可那些人好像都被他灌了迷湯似的,縱容著他對一個和離婦人百般追求。

聖旨來到時,約莫是亥時三刻。

明思海夫婦在上院接了旨意,商議片刻,命人去請明箏。

上院東暖閣,明箏一面換衣裳一面聽母親囑咐。

“約略情形兇險,怕是不好……萬一有個什麽,太後娘娘待你總是不錯的,若真錯過了,怕你要後悔一輩子。”

“你爹跟我的意思,只要你樂意,便都由著你。陸侯爺那人我冷眼瞧著,是個不錯的,為人穩重,妥帖,不像梁霄那麽輕浮。我們沒意見,端看你自個兒,心裏頭到底有沒有這個人。”

明箏沉默地聽著,她明白母親的意思,太後最放心不下這樁婚事,重病之際宮裏頭傳她進去,多半是怕娘娘有所托付……

乘上宮中來迎的馬車,大道兩側是摩肩接踵在街上慶賀佳節的人群。越過熱鬧的長街,轉過幾個彎,前頭就是宮城。

這處沉靜肅穆,跟適才街上的氛圍明顯是兩個世界。下了車朝內走,一行宮嬤沒人出言,寂靜的宮墻之間,唯能聽見整齊劃一的腳步聲。

各宮娘娘都侯在慈寧門外頭,翹首等待著裏頭的消息。明箏本怕自己來到太過打眼,到了近前才發覺,平時多往宮裏頭走動的外命婦也來了不少。

“阿箏,你也來了?太醫在裏頭好些時候了,這會子還沒消息。”相熟的一個夫人低聲跟她介紹裏頭的情形。

明箏挽著對方的手,沉默立在不起眼的角落。

片刻,大殿內終於有了動靜,皇帝身後跟著四名太醫,在眾人注視下走了出來。

皇帝面容之上帶了些許倦色,眾人伏跪下去見禮,他只略略擺了擺手。他沒說話,徑直越過人群走了出去。

太醫向以皇後為首的妃嬪們簡單復述了太後的病情,“娘娘剛醒轉,不適宜說太多話,命小人轉達一聲,娘娘說了,請娘娘們各回宮去,不必守在這兒,如今已然脫險,只是氣力不濟,過幾日大好些,再請娘娘們來。”

目視那幾名夫人,也是一般說辭。眾人只得告辭離去。

走到天街前,後頭追上來個氣喘籲籲的小宮人,“明姑奶奶,您等等,何太醫說你上回給娘娘做的那只香包,有提神明目的效用,想問您拿個方子,若是配料得宜,可給娘娘常常帶著,大有益處。”

明箏蹙了蹙眉,認出這宮人正是太後娘娘宮裏的玳瑁。她不曾做過香包,明顯一切都是托詞,是太後娘娘要見她。

慈寧宮東暖閣帳中,太後閉眼躺在枕上。灰白的長發散在錦緞被褥上,蒼老的面容溝壑分明,再怎麽保養得宜,也掩蓋不住歲月的痕跡。

她已經活得很知足,這一生享盡了令人艷羨的榮華富貴。可她心裏也有遺憾之處。一則,是當年為了拉攏虢國公,把璧君和青梅竹馬的戀人強行分開,將她嫁入虢國公府,令她年紀輕輕便郁郁而終。二則,是沒攔住璧君的獨子去軍中,一去十年,蹉跎了許多本該享盡天倫之樂的機會。

她這一生最重視的兩個人,都沒能自在快樂的活著,如果還有機會,她希望能補償……

明箏走入大殿,入目是太後那張枯黃幹瘦、兩頰塌陷下去的臉。

“明箏,你怪不怪本宮?明知你不情願,一次兩次的強把你逼來。”

“本宮何嘗不知,這是強人所難。”

“本宮的時日無多了,太醫不敢說,本宮自己最清楚自己的事。”

“本宮一去,筠哥兒必然要守喪,又不知耽擱多少時日……所以本宮心急了些,心一急,難免會辦些糊塗事,請你寬讓些,瞧在本宮老眼昏花,神智不明……別往心裏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