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開城

城門終於打開了。

眉山這樣的小城池,能堅持七日,蘇油估計也是到了極限。州府的做法,簡直就是先將自己熬到半死。

這真要是有叛軍打過來,怕是一波沖鋒都扛不下來。

這次事件讓蘇油啼笑皆非,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莫名其妙。

聽風就是雨,反應過激,拍腦袋下決定,處置失當……對了,肯定還要加上城裏的爭論不休——簡直就是大宋施政模式的一個微縮型翻版。

算了,反正自己是受益者,蘇油也就懶得計較。

城門一開,一個胖胖高大的身影便騎著毛驢跑了出來,來到土地廟便高喊起來:“明潤,明潤你還好吧……我去這是怎麽回事兒?”

來人正是蘇軾,一見兩間大竹屋不由得大為驚訝:“這是你們建造的?”

轉眼又看到林子裏休息的土兵,嚇得從鞍上滾了下來:“有埋伏!”

蘇油捂著臉,覺得有些丟人:“埋伏你個頭!那是雅州南邊羈縻州二林部在藜將軍麾下,城裏都還好吧?”

蘇軾搖著手:“先別慌著進城,快臭死了,說好今晚吃素!豆花飯便最好!城裏可是三天前就斷蔬菜了。”

蘇油撇撇嘴:“懶得理你,我先進城與姻伯嫂嫂他們問安,豆花飯你讓小妹安排。”

這時阿囤彌從土地廟中出來,好奇地看著這個高額頭的高胖書生。

蘇油給兩人介紹之後,便對範先生和阿囤彌供手:“範先生,姐姐,我需要先進城給長輩們問安,順便打聽一下情形,史大,用騾車拉上糧食,送到程家雜貨鋪。”

蘇軾說道:“當真料事如神,明潤你如何知曉城中缺糧?”

蘇油說道:“閉門七日,日耗五千斤以上,這是一個數學問題,不用深想便能得知。”

說完拍了拍他的肚子笑道:“嘿嘿,其實主要還是見你瘦了。”

蘇軾看了一眼阿囤彌,厚著臉皮給州府說好話:“官員們也是守土有責,正好城外來了異族軍士,這就更是應景了。行我就不回去了,現在的城裏啊,還不如你這土地廟!”

……

眉山城中,還真有一股淡淡的異味,好在街面已經恢復正常,不少人正在開門打掃,準備重新以往的生活。

兩大車糧食運抵程家雜貨鋪,圍著購糧的人群聲音頓時小了下來。

掌櫃的聲音這才顯露了出來:“現在城門已開,不日糧食便會調劑過來,大家不要著急,就買一兩天的,支應過去就好辦了……哎喲小少爺來了?”

蘇油跳下車來對周圍說道:“坊市馬上就要重開,不用急在一時,秾賊之事,純屬謠傳。”

“大家盡管放心。很快城郊的糧食便會運入,我們這兩車只是先驅。掌櫃你先卸貨,我去見姻伯去。”

進入程家,便見程文應,史洞修,石通,程夫人幾人都在,邊上還坐著兩位官員。

一位是綠袍縣令,撲買官酒坊的時候蘇油已經認識,另一位相貌方正,身著朱色曲領大袖袍服,下裾加以橫襕,腰間束以革帶,頭上戴襆頭,腳蹬革履。看服色便知當是知州了。

程文應便招手:“小油過來,見過太守,長史。”

蘇油趕緊上前行禮,然後說道:“小子見過太守,賢令。對了,城外在藜將軍,在土地廟已經住了七日,太守您看……”

知州對蠻族明顯沒什麽好臉色,一拂袍袖:“錯非蠻族近城,此事也不至於鬧到如此地步!”

好你還真不講理,蘇油暗自腹誹,嘴上笑道:“此事斷然不是壞事,二林部此來,是希望與眉山采購諸多產品,其中鹽,茶,需得經過州縣專榷,其利非小。”

知州皺眉道:“這事情,不是富順監的事情嗎?與我眉山何幹?”

程文應卻一聽就明白:“太守,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趕緊將他們打發走了事。真要放他們去了富順監,沿途驚擾不說,萬一和蠻夷交通勾連,朝廷追究下來,挑理兒說是從我嘉眉放下去的,對太守怕是會有些幹系。”

知州略微點頭:“程老,此次前來,本為商議平靜州縣一事,未料還有此波折。”

蘇油暗暗嘆著氣,在心裏喊到,喂!人家在城外等了七天了!你這什麽態度!

趕緊笑道:“其實小子與他們相處下來,覺得蠻人性子倒是挺直爽的。此次前來,鹽茶各六百貫,其余準備另購圖書,鐵器,織染,瓷器。正好各位東主都在,那就可以一言而決了。”

知州又皺眉了:“朝廷對蠻夷,都是推恩,給價偏高,這對我眉州,反而不利啊……”

史洞修說道:“太守,且聽明潤有何說法。”

蘇油說道:“蘇油在城外七日,已經了解了二林部的意思,此次雅州榷場不知為何改變了以物易物的方式,效法西軍故事,引進鈔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