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蛋

送走大小屠子轉回來,發現石薇正蹲在竹籠前邊,看著籠子裏的小公雞:“咦?薇兒你沒有和小妹她們去搭雞棚?”

石薇站起身來:“搭雞棚沒有看大叔給雞剖肚子好玩。”

好吧你是將門虎女你厲害,蘇油牽著她的手:“昨天你老大哥告訴我了,天師道要你去學醫術,這是好事情,你要好好學,以後護著大家長命百歲。”

“改天再給你剖一只兔子,對解剖學有一個初步認識。以後對學醫有好處。現在嘛,我們先去看雞棚去。”

雞棚是竹竿搭的,一邊靠新房外墻,上邊蓋上今年新收的稻草做頂。

棚子裏是竹竿紮出來的方籠子,每個籠子還有一個活門。

籠子外邊是半剖開的竹筒,一塊放水,一塊放飼料,不會被糞便汙染。

每個雞籠下邊,還有一個粗糙的墊子,竹篾夾筍殼做的,用來承接雞糞。

新居工具非常齊全,娃子們也是熟手,上下三排雞籠子整整齊齊,竟然被紮出了一種美感來。

蘇油叫了一聲好,這三排雞籠,已經說明娃子們在看圖作業,尺矩使用,工具使用,分工協同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諸多小細節匯總到一處,就形成了標準和效率。

雖然現在還無法和大工的手藝相比,但是蘇油相信,一步步慢慢積累下來,技術的進步總能給大宋帶來諸多好處。

接下來就是將雞都放進籠子,加水,加食料。

將鄉親們編的裝雞鴨的粗竹籠洗凈晾起來,蘇油領著娃子們去處理收到的各種蛋。

趁著陽光還好,蘇油幾乎是習慣性的用一根竹筒按在蛋上,用手圈住兩者間的縫隙,然後另一頭罩在眼睛上,對著太陽檢查蛋的受精情況。

嗯,村子裏的公雞公鴨們很勤勞,散養的家夥們,這方面的福利還是有保障的。

檢查了好幾個蛋,才想起溫度計沒有搞出來,人工孵化似乎有點難度。

想到了就去做,這東西其實並不復雜,不過要說服石薇將黃銅青蛙裏的發條借出來用一下,反而花了不少的力氣。

看著石薇眼淚汪汪的盯著自己手裏的發條和已經拆散成幾塊的黃銅青蛙,蘇油真是覺得自己作了大孽了。

只好安慰石薇道:“薇兒,有了這東西,我們就能自己孵化小雞和小鴨,不用麻煩雞媽媽和鴨媽媽了,聽說剛出殼的小雞和小鴨,會把第一眼看到的人當做自己的媽媽喲!”

這下石薇總算開心了:“真的呀?那小油哥哥你趕快弄,到時候我當娘親,你當爹爹!”

呃……你開心了就好,這話蘇油沒敢亂接,直接找來一根薄銅條,在鐵砧上敲成薄片,讓張勝拿根筷子壓在桌面上,使勁抽了幾次,銅片便變得厚薄均勻。

用尺子和折刀將銅片切成整齊的銅皮,在筷子上卷曲了起來,然後打開,正好昨天宴席剩下不少魚鰾,熬膠將銅皮和發條粘在一起,外面繞上細絲線加固。

將這東西最外緣粘在一個竹筒內側,中心的發條軸上正好取下來換上一根帶指針的軸粘上。

再在兩側粘上竹篾網,網中的眼子留得大一點,作為空氣流通的通道。

這東西娃子們也在幫忙,正是啟發科學興趣的好時候。

蘇油告訴大家這叫溫度盒子,先在室溫下對著盒子內側指針位置坐了個標記,然後蓋上蓋子讓孩子們輪流貼肉夾腋窩裏邊。

很快大家就發現,指針的位置發生了偏移。

蘇油對大家解釋,這是因為銅鐵在不同溫度下熱脹冷縮比例不一樣,體溫比空氣溫度高,便會造成指針偏移。

然後告訴大家小孩的體表溫度一般在三十六點五度,接著厚顏無恥地用自己的溫度作為三十六點五度的標準,畫下了刻度。

將溫度盒子放在碗中,扣上盤子隔水蒸上,很快指針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氣壓越高,魚開口越好,作為資深釣友,蘇油對每個季節的氣壓數值是了然於胸的,眉山這時候的氣壓,一般就在九百六十五帕左右。

因此換算成水溫,其實燒開也就九十六度。

得到了兩個刻度,中間差值正好是六十度左右,於是便很容易將每一度的範圍標示了出來。

這道題也非常有趣,溫度計比較小巧,如何能得出清晰的溫度指示呢?

學霸蘇小妹提供了完美的解決辦法,擴圓的半徑。

蘇油豎起大拇指表示佩服,然後制作出一個大圓盤,與溫度盒子成同心圓,這樣大圓盤上每度之間的間隔距離便放大了。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

這個簡單,因為刻度已經出來了,今天溫度十二度。

接下來大家開始猜母雞孵蛋時的溫度該是多少,這話題一時眾說紛紜,石薇便出主意,找一家孵蛋的雞試一試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