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

蘇油躬身施禮:“明潤見過賢長史,長史到任以來,對義棚早飯情有獨鐘,尤好浮圓。剛剛去放風箏的那班孩子,就是土地廟孩童中的一組,因此認得長史。臨去前已經告訴我了。”

“啊?”張恕不由得目瞪口呆,接著朗聲大笑:“哎喲嚇我一跳,差點還以為你武侯當世!”

蘇洵微笑道:“原來如此。明潤,今年江卿世家重修州學,延請四方文學之士傳授經義。你唐師便是其中之一,仁夫乃一縣之長,也要親授課業,以示勸勉之意。今日前來,便是想看看你的學問,待過幾日,便該入學了。”

蘇油點頭:“蘇油定然努力。”

蘇洵說道:“不過以你之智,既然早知曉了長史身份,就能猜到我們所來何事。之前一路談論拖延,是不是在肚子裏偷偷打底稿,也未可知。因此剛剛那首諂諛之詞,不能算數。”

這次輪到蘇油吐血了,喂,你的親堂弟呢,要不要這樣往死裏坑?!

三人笑眯眯地看著蘇油,剛剛坑我們一人噴了一口茶,現在還回來了,很好。

蘇油無奈,只好拱手:“就請諸位再次命題吧,免得到時候又說不算數。”

蘇洵便對唐淹拱手:“彥通,自己弟子,自己收拾。”

唐淹微微一笑:“剛才見你們是想要出去放風箏是吧?那就以風箏為題,作上一首吧。”

蘇油躬身表示接受,三人微微一笑,端起茶來互敬了一下,各自剛品了一口,就見蘇油直起身來:“好了。”

“噗——”“噗——”“噗——”

真是現世報還得快,蘇洵胡子上都是三泡台茶水,好不狼狽,將桌子一拍:“咳咳咳……要是村俗俚語順口溜,看我怎麽收拾你!”

唐淹制止:“咳咳咳……先聽聽明潤怎麽說罷。”

蘇油朗聲吟誦道:

“韌骨經純質,文綸緯正心。何高青靄上——”

接著對唐淹和張恕深深一揖:“所舉意東君!”

這詩是詠物雙關,第一句是說風箏竹骨堅韌,支撐著潔致的絲絹。實則比喻自己性情堅定,品質純良。

第二句是說風箏線需要端正地系在風箏的正中,風箏才飛得起來。實則說自己有經綸教導,心緒端方,所行正直。

後兩句表面是吟詠風箏之所以能升上高高的天空,是因為有司春之神送來的春風托舉。實則暗比自己就如同小小的風箏,想要騰飛,主要還得看貴人願不願意施與這舉手之勞,輕輕幫上一把。

將二人比喻為東君,這又是小小的奉承了。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張恕對唐淹苦笑道:“難不住啊彥通兄,這弟子我都有些眼紅了,人家都捧我們到這份上了,這州學名額,算你我二人聯名舉薦吧……”

蘇油這才拱手赧笑:“多謝長史,多謝唐師,其實這詩前兩天做風箏時就想好了,沒想到這麽湊巧,用到此時,它怎麽就這麽恰當呢……”

蘇洵都氣炸了:“趕緊滾去做飯!事後才說,就不是至誠君子所為!”

八公回來了,見蘇洵和倆讀書人在那裏談經論道,偷偷溜進廚房:“小油,老三和誰在聊天呢?”

蘇油正在拿熱油澆鯉魚:“一個是新來的張知縣,一個是學宮的唐老師。”

八公就道:“那啥,山上梯田那裏還有事兒,我再去看看。”

蘇油趕緊攔住:“八公你怕啥?一起吃飯啊。”

八公說道:“他們之乎者也的扯,八公也插不上話。”

蘇油說道:“沒事兒,到時候我給你當翻譯。渙哥在京城南邊當官,比張知縣還大些,那也是你的晚輩,沒事兒沒事兒。”

八公說道:“那我先守著你,待會兒一起過去。”

蘇油同意,心裏卻在盤算,今後也得給八公弄個散官名頭掛著,免得見著官員便束手束腳。

家裏的夥食一直就很好,肥雞湯幾乎都沒斷過,很快便做好了。

雞湯,豆瓣魚,香腸,醬肉,韭黃豆腐幹,清炒時蔬。

春日融融,天氣很好,桌席幹脆就擺在了院子裏。

娃子們玩野了,那風箏還在高高的天上飄著,看樣子一時半會兒不會回來,蘇油便招呼眾人入座開吃。

雞湯中多了一樣東西,灰色透明,像面條又很柔韌,幾個學問人都沒見過。

蘇油便介紹道:“這是粉絲,紅嘴芋滋味差了些,磨漿加入明礬,用漏勺壓入熱水中定型,然後晾幹,便得到粉絲。粉絲比紅嘴芋滋味好得多,也耐存儲,今年村裏邊做了不少。”

八公說道:“這個東西本來是救荒用的,平日裏房前屋後只當個綠影兒看。以前就仲先公在的時候,每年挖出來用沙子稻草埋著。今年卻被小油弄成了這般吃食,鄉下沒啥好東西,倒是怠慢兩位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