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

張恕問道:“大地車是什麽東西?”

蘇洵說道:“此乃眉州鹽務,自尊父按蜀,鼓勵民間開鹵熬鹽,眉州江卿世家便於陵井周圍探查礦脈,開鑿鹽井。具體事體我也不清楚,應該就是開井的機械吧,看樣子是開出了什麽事故。”

張恕問道:“這和明潤又有什麽幹系?”

蘇洵說道:“他呀,在百工之技上,倒像是生而知之一般。開新井的方法,好些是他和一個老鹽戶鼓搗出來的。現在出了事兒,肯定要找他想辦法解決。”

唐淹說道:“明潤的經濟之道也不錯的,半年時間,愣是將土地廟五十孩童都帶出來了。”

說完一指天空中飄著的風箏:“衣食無憂,方知為人之樂。還有剛剛你們沒發現嗎?此子仁性,乃是天生。”

蘇洵苦笑道:“彥通,你這樣子可不行啊。嚴師才能出高徒。這孩子實在太讓人揪心了,以他的能耐,要是心性不正,蕩家覆族都是輕易。千萬寵不得的。”

唐淹笑道:“‘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你們剛剛都沒聽見嗎?明潤首先的便是問傷人沒有,這心性差近夫子之意。明允兄,多謝你給我找來這麽好一個學生啊!”

……

蘇油和石通騎著馬往陵井趕去,黃雛神駿,用石通的說法,好馬會教人,就是能幫助騎手改良自己的騎術。

蘇油覺得它是自己的半個老師,這段時間騎術突飛猛進。

三個大人其實也高看了蘇油,之所以只問人不問別的,是因為蘇油心裏邊覺得沒啥好問的——地點已經確定;工藝就算自己的不成熟,李老漢也能補足;至於設備,都是一些竹木繩子,值錢點的就是井中那個鐵銼。

而且這些東西還都是自家生產的,成本嘛……呵呵呵。

等到兩人趕到,已經到了晚飯時間。

井上一片泥濘,空氣中充滿一股奇怪的味道。

井口上立起了一個高大的竹木架子,有點像埃菲爾鐵塔的造型,高度有十多米,那是天車。

不過這次的天車因為有了蘇油的改進,與後世又有了些不同。

天車上還接出了一根管子引到山上,那裏蓋著大棚,大棚裏是池塘,早就挖好用來澄清鹵水用的。

看來事情已經解決了。

李老漢見到蘇油過來,帶著李拴住上前笑道:“小少爺,你看還麻煩你特意跑一趟。”

蘇油笑道:“要是您老人家都解決不了,估計我跑也是白跑,到底是什麽事情?看來已經處理好了?”

李老漢笑眯眯地說道:“嗨!你就別往老漢臉上貼金了。是鹵層打通,一股大泉噴湧了出來,就連我老鹽戶都沒見過這麽大股的鹵泉!連大地車都能沖塌的大泉啊,哈哈哈哈一時間大家都慌了神。”

蘇油笑道:“那還有啥好說的,就叫大洪井了!”

拍了拍李拴住的肩膀,李老漢一副後繼有人的樣子:“拴住這回立了大功,指揮大家用五爪龍撈出了大銼,然後用陶管和那砂漿砌了高井,剩下的人挑土加固綁紮天車。”

“厲害,那漿子太厲害了,瞬息之間便可固結,簡直是開井堵漏的神品!”

李拴住被誇得不好意思:“翁翁,那叫應急預案,之前便和小少爺商議好的,我就是照著做。”

蘇油笑道:“拴住哥太謙虛了,臨陣不亂,沉著冷靜,並不是有了預案就能完美執行。是你的功勞就是你的功勞!”

說完又對李老漢祝賀:“老供奉,恭喜你後繼有人啊!”

李老漢手腳都沒放處了:“哎喲這全是東家擡舉,小少爺仁德。要不然我李家都該斷根了!老漢今年也得為了那新加的三成課務投井自盡,哪裏還有這番氣象。”

李拴住說道:“翁翁,這裏全是泥濘,要不我們請小少爺換個地方說話吧?”

李老漢一拍腦門:“呵呵呵,看我都老糊塗了!小少爺還沒有見過我們仙井村吧?走走走,老漢帶你去看看!”

如今的山谷,氣象又有了不同,之前那些山谷中窩棚人家,盡數遷到了平地上,一棟棟竹屋,已經立了起來。

開井竹子用得多,截斷需要的中間部分,兩頭的竹根段和竹梢段被剖成了竹片,三條三條並在一起,編成了竹墻。再糊上泥,勉強可以住人了。

房屋都是草頂,裏邊的家具也基本都是竹制——竹板床,竹櫃子,桌子,椅子。

家中堂屋中間,用石塊圍起一個火塘,上邊放著一口陶鍋。

即便還是赤貧之家,李老漢依然喜氣洋洋,領著蘇油介紹不多的家什:“多虧了拴住啊,真長進了。這些家具,陶器,都是拴住,哦,還有他那些夥伴,帶著大家做出來的。一個個有圖紙,有分工,東西做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