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

“因為四路的問題,是地少人多的問題。相應的,給多余人口找出路,也是明公應當考慮的問題。”

“等他們到了那裏,鼓勵他們與當地人通婚,化夷為漢,進一步血脈交融,沙麻部行漢字,說漢話,用漢法,出一些讀書種子,入仕中原,三代之後,就全都是真正的漢人了。”

張方平笑道:“三代之後……老夫都墓木早拱了……那二林部會是什麽反應?你又有何建議?”

蘇油說道:“二林部主要是行商部落,對人口土地要求不高,只要經濟圈正常運轉,他們的日子就過得滋潤。”

“先由世家招募礦工,去開采礦藏,以後二林部的生產和生活,會逐漸轉移到漢人手上。而夷人,會成為職業蕃軍,他們的將軍頭銜,會名副其實。”

張方平點頭:“西軍折家包家的成例,也算是百年之計。”

蘇油說道:“如其有進取之心,廣西,廣南,梅山,自有他們的用武立勛之地;如其沒有進取之心,擁有礦產資源,行商坐賈,也能衣食無憂。能衣食無憂,又有武力威懾,自然就難生二心。”

張方平說道:“金沙江段對所謂西南經濟帶也的確重要,那便如你所請吧。只是這屯墾的領頭的人物何來?”

蘇油說道:“就我所知的人裏,我師唐彥通為主政,陳田郭隆為弓手指揮,範先生於內呼應,當可成事。”

“當然也不一定非得他們,但必須是熟知邊事夷情,最好與夷人有交誼,無歧視;知書明理,處事公道靈活的人。明公手裏如果有這樣的人才,那也可以自行決斷。”

張方平說道:“那就只能是嘉,瀘,眉,雅裏選……罷了,別人我也不放心。彥通精於春秋,又助龍起之整理西南圖志,算是如今最熟知西南地方的人才,就他吧。”

說完這些,張方平才好奇道:“你和你那夷人姐姐,好得親姐弟一般,她那幼弟,對你也甚為依賴,而你對他們,竟然還有防範之心?”

蘇油正色道:“正是真心為了他們好,才怕他們走上秾智高的歪路。二林部如今軍政未分,要是任其發展,懷遠大將軍的權勢,將不會弱於安祿山,史思明。這樣的力量要是站到了大宋的對立面,對大家都不好。這不叫防範,這是實心幫扶。”

張方平哈哈大笑:“這還穿著彩褌呢,就操著宰執,計相外加樞密使的心。明潤你當心長不高啊。”

哪壺不開提哪壺,我喝牛奶去!

張方平還在後邊喊:“西南地圖,趕緊給我送過來,這憑空瞎講,所得不深!”

蘇油喊道:“那等我冠禮回來,老頭你用禮物來換……”

張方平手捋胡須,呵呵看著蘇油出門去了。

老管勾過來給張方平續上茶水:“明公,此子,你是準備讓他承繼衣缽了?”

張方平笑道:“老夫吃虧在出身太低,這輩子都不可能成為宰執,大志難籌啊……”

“卻不料在西南偏鄙,還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此是一奇;小小年紀見識如此明白,此是二奇;才氣拔群卻沉穩精細,疏不類少年,此乃三奇。你說我還有更好的選擇嗎?就是……實在太小了……”

“不行,等回來還是得多督促他的課業,這小子每次見我就三拐兩拐聊到政務上去,都不知道他學業進展如何了……”

……

年關已近,大家都在準備休假。

薛忠,程三,蘇油,石薇,踏上了回眉山的路,用蘇油的話說,寒假開始了。

節日的裏的熱鬧自是不用多說,城裏鄉裏,蘇油覺得自己送禮送得腿都快要跑斷了。

宋人士大夫不尚乘坐轎子,認為那是使人為畜,蘇油覺得,自己應該將舒適款四輪馬車發明出來才是。

但是舒適的車輛,對路面要求也很高,這又是個蛋疼的事情。

……

如今的可龍裏,相當安逸。

不是一家富,而是合村都不錯。

雞,鴨,鵝,魚,豬,蛋……因為銷路旺盛,基本上養成就能立刻換錢。

各家的後山,多種著果樹,龍腦樟,核桃,茶樹……

經濟作物占了一多半,剩下的才是竹林,柴火用的雜木林。

村裏人現在又是工人又是農民,拿著兩份收入。

五十萬支破甲錐的生產任務,抵消了全村一年的賦稅和役務,據說第二批五十萬支訂單又要來了……

如今可龍裏的小夥子,成了四裏八鄉女婿的首選,新嫁來的媳婦,對家中各種各樣外邊沒有的新奇物事感到非常吃驚。

好多好多都是城裏剛剛才有的東西,比如牙刷,牙粉,龍腦香胰子,就連晾衣服的衣架,夾床單的夾子,都是那麽精致……

還有那神奇的澡堂子,隨時提供熱水,想到這裏新媳婦就臉紅,第一次泡的時候搓下來好多汙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