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

一老一小坐下來,蘇油開始寫畫,給老趙講解其中的道理。

“十二平均律是一個人工律,也就是說它不是自然律,和純律與五度相生律不同,它的存在,是最大程度去接近五度相生律,同時又能完成完美轉調。”

老趙又懵了:“純律又是什麽?”

蘇油說道:“這個問題為什麽要研究,還得從去年為官家制作萬壽宮燈講起。因為萬壽宮燈體積龐大,銅圈上可以記錄更多的音樂信息。”

“既然如此,為了表達我們最大的愛敬之心,江卿們決定讓宮燈能夠同時演奏三首不同調的曲子,並讓其出色的搭配,形成泛音,以產生更加美妙的音樂體驗,我們將之稱為——和弦。”

這是蘇油自己給自己挖的坑,他本來以為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結果八娘等人在制曲時發現,以老的音樂理論,要定出準和弦,升四轉五,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在制作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五度相生律,還有一個更適合和弦的律制。可以用弦長之比為二比三,以及弦長之比為四比五的絲弦,來確定中各音高度。”

“這個律制聲音單調,但是有一個好處,和弦很合,因其純,八娘便將它命名為純律。對了她還說古琴裏有一首《碣石調·幽蘭》,用到的就是這個律制,其實古已有之。”

老趙默默點頭,拿手在桌上虛比:“此曲乃梁代琴家丘明所傳,據蔡邕的《琴操》載,孔子周遊列國,不得賞識,從衛返晉途中,見幽谷芳蘭,伍於雜草,感懷才不遇而作,一名《猗蘭》。丘公雲此曲自齊撮以下,有若仙聲……”

“嗯……無名當十案徴羽。間拘徴羽。大指當九亦案徴羽。疾全扶徴羽。仰泛十一。無名打商。覆泛九。挑羽。哈……徴音之上,當真如此!你家八娘乃是行家啊!”

蘇油說道:“這些我是不懂了,不過純律還是不能解決轉調問題。再後來,我們又發現,音高,其實與時間有關。”

“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令聯系起來。其實經過我們研究,其與十二時辰的關系更大!”

“我們將簧片點上墨,彈動它,用恒定水流驅動輪子,快速拉動紙帶,得到很多記錄簧片振動的小點。”

“這些小點證明,相同密度的物質,振動越快,發出的音就越高,否則就越低。”

“於是我將單位時間細分,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一百二十分鐘,一個分鐘六十秒,然後每秒鐘振動的次數,給出一個定義——振次。”

好學的趙抃同學舉手了:“明潤,為何要如此定義?”

蘇油說道:“因為時間定義從周期度分秒引申而來,周天三百六十度,用六十進一方便計算,而且這樣取得的單位時間——秒,用於計算,數目不至於過於龐大和微小,是一個方便實用的單位時間。”

趙抃點頭,表示懂了。

蘇油繼續講解:“為了方便制造,我們選取了每秒振次為二百五十六次的簧片為標準音。”

趙抃同學再次舉手:“二百五十六這個數字怎麽來的?”

蘇油說道:“呃……因為它是二的整數倍,十二平均律是二的十二次方根,因此用二百五十六,只是為了方便計算。”

趙抃同學再次點頭,這是這娃理工的老一套思路,靈活變通,只要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蘇油說道:“當然這個音不是標準黃鐘——其實到現在大宋都沒有定出標準的黃鐘對吧——但是有了這個基準音,便可以用十二平均律計算出相鄰的各個音,將這些音排列起來,選取最接近琴上黃鐘的那個音,作為基準音。”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列基準十二律音階,再以此為基,得到另外兩個聲部。”

“剛剛我們說了,十二平均律是相對律,因此即使我們得到的黃鐘,並不是真正標準的黃鐘,但是有了一個作為黃鐘的基準音和十二平均律制,我們便可以制作出各調音階,音部,制作出和諧的多聲部曲子,這就解決宮燈上的音樂問題。”

“這就是琉璃宮燈音樂部分的設計思路,十二平均律,解決了定音和轉調的難題——哎呀可累死我了。”

沒有理會蘇油的醜表功,趙抃已經深深陷入奇妙的樂理中,一手看著蘇油寫出來的資料,一手拿銅棍敲擊銅棒,連仆人上來換茶都毫無知覺。

蘇油小心地低聲問道:“明公,那……白龜我端走了?”

趙抃看都沒看蘇油,舉著銅棍揮了揮手。

蘇油將換茶的仆人一把抓住:“明公答應了的,一會兒你可得替我作證!”

仆人看了看趙抃,有看了看蘇油,一臉懵逼。

……

蘇油害怕趙抃反悔,直接帶著白龜去了學宮,等到散學,立刻騎驢去了玉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