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

“吃食下酒,自有廚司,以至托盤、下請書、安排坐次、尊前執事歌說觀酒,謂之‘白席人’。總謂之‘四司人’。”

要想環境高雅些也沒問題。

“欲就園館亭寺院遊賞命客之類,舉意便辦,亦各有地分,承攬排備,自有則例,亦不敢過越取錢。雖百十分,廳館整肅,主人只出錢而已,不用費力。”

半夜裏想吃東西,也可以——“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

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一樣不缺。

如今正是天熱,除了日常瓜果,蘇油最喜歡的就是還能吃到雪糕,冰激淩那樣的東西——這東西,在大宋叫冰雪。

“是月時物,巷陌路口,橋門市井,皆賣大小米水飯、炙肉、乾脯、萵苣筍、芥辣瓜兒、義塘甜瓜、衛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鵝梨、金杏、小瑤李子、紅菱、沙角兒、藥木瓜、水木瓜、冰雪、閔水荔枝膏。”

“冰雪惟舊宋門外兩家最盛,悉用銀器。沙糖菉豆、水晶皂兒、黃冷團子、雞頭穰、冰雪、細料馉饳兒、麻飲雞皮、細索涼粉、素簽、成串熟林檎、脂麻團子、江豆栗兒、羊肉小饅頭、龜兒沙餡之類。”

冷飲涼食,品種還非常的齊全。

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只,要,你,有,錢。

“其歲時果瓜,蔬茹新上市,並茄瓠之類,新出每對可直三五十千,諸濩分爭以貴價取之。”

剛上市的茄子,瓠子,一對能買到三五十貫!這裏是銅錢!落到眉山一貫銅錢能得一畝上田!

李老漢一年開出五千畝梯田,就值汴京新上市的一車茄子!

這就是商品經濟!

在這個商品經濟的汴京,蘇油很差錢——因為蜀州大船還沒到。

老堂哥準備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這可不是蘇油的風格。

那就得想辦法。

叫來蘇小妹,張藻張麒:“家裏沒錢了,我們得開始變戲法了。”

張麒開心得摩拳擦掌:“早就等你吩咐了少爺!”

蘇油笑道:“那就少廢話,找工人來盤窯!”

沒兩天,一個精致異常的石棉內襯小坩堝窯誕生了。

娃子們開始在大宋現有的化學基礎上制備各種物質。

搞玻璃鏡片的手藝,石通非常清楚,很快給小師傅弄來了一套錫槽設備。

讓石通和張藻張麒用金屬圈弄各種形狀的平板玻璃,自己帶著蘇小妹開始搞化學制劑。

制劑其實無需太多,但是工藝異常復雜。

先用礬石幹餾法得到濃硫酸。

煤粉幹餾法得到氨氣。

氨氣以鉑金為催化劑,與硫酸反復反應,通過冷凝管,得到濃硝酸。

銀粉溶於濃硝酸得到硝酸銀溶液。

因為銀一般含有部分雜質銅,因此還需要除銅。

金屬絲溫度計,能夠測量數百度的溫度。

將硝酸銀粉末放置到兩百到三百度的油中隔離加熱,硝酸銅分解為氧化銅。

溶解,過濾,去除氧化銅固體,就得到純凈的硝酸銀溶液了。

燒堿和純堿的實驗室工藝,蘇小妹等人早已經掌握。

接下來,用硝酸銀,燒堿,氨水三種溶液,制得銀氨溶液。

運送書本用了大量的矽膠幹燥劑,這東西是最佳的過濾材料

用少量的水潤濕葡萄幹將其軟化,然後壓榨被擠出的汁,經過矽膠吸附掉雜質,提純濃縮後,得到了一種糖——葡萄糖。

葡萄糖溶液和銀氨溶液水浴加熱,就會得到蘇油最終想得到的化學反應——銀鏡反應。

其實再過上幾百年,歐洲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已經很清楚了,再後來發展出錫汞齊,效果更好。

不過蘇油認為,僅僅一個錫汞齊,不足以挑戰大宋的金屬鏡面加工工藝,於是才用了這麽麻煩的方法。

這是一直沿用到現代的工藝,也就是說,這是制鏡的終極工藝。

蘇油,蘇小妹,張麒,張藻,石通五個人搞了半個月,搞出了大大小小十多面鏡片。

石通看著鏡子,很失望,當然不是對自己的手藝:“這東西對長得不怎麽好看的人來說,是一種不友好的存在。”

不怎麽好看?蘇油都要笑昏了,徒兒你的相貌,可能比不怎麽好看還要更低一档喲!

“達之,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兩面性。為師很欣慰,能明白這個道理,你終於開悟了……”

小七哥的反應剛好相反,都美壞了:“哎呀我怎麽這麽好看,難怪每次我守食肆的時候,那麽多大丫鬟小媳婦來定餐。糟娃哥的日營業額總超不過我,這回算是找到根兒了。”

糟娃的回答言簡意賅:“滾!”

蘇小妹將一個帶蓋子的小鏡盒偷偷藏到袖子裏,然後施施然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