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

楊樂道像一個老書生更超過一個官僚,還在為蘇油刪去的句子惋惜:“……有質難高,因無形以為用;虛懷若下,似任曲而常恒……這句怎麽能刪掉呢,不應該,真不應該……”

蘇油只好躬身:“是蘇油智短了,當時已過午時心裏著急,變成了急就章,是我沒做好。”

說完又對趙禎施了一禮:“多謝陛下當日提醒。”

趙禎這下好開心:“喲,這還有我的功勞了。”

蘇油正色道:“蘇油自幼孤貧,要沒有大宋文華昌盛,百姓安業,民風醇睦,怎麽可能活到今日?”

“仁德恩布海內,使老得養,使幼有依。我家八公雖鄉裏老農,衣食尚自不足,卻也知道憐孤惜幼,知道慈愛為懷。這是教化達於鄉裏,未文亦知向善。眉山境內,風氣仁和,這才是陛下最大的功勞。”

趙禎都被蘇油說得有些被自己感動了:“江山歲月,代有才人。諸位都是我大宋的棟梁,今日脫穎而出,接下來便要盡展長才。看看你們的前輩楷模,韓相公,王制誥,楊翰林,但有優長,朝廷何吝高爵厚祿!諸君,勉力吧!”

新科進士們被鼓動得熱血沸騰,齊齊躬身:“敢不效命!”

接下來便是詩詞酬唱了。

韓琦知道王俊民雙親俱在,詩中便有了一句“青雲一第人恒易,白發雙親事每難”,引來一片贊譽之聲。

蘇油藏拙,探花已經到手,名次遠遠高於預期,早已心滿意足。

文章對他來說,打門錘而已。

如今已經登堂入室,今後就是陶冶性情的東西,注意力要轉到理工上面。

接下來,還有一套朝廷的正式手續,將進士們納入大宋的行政體系中來。

制下,中書省同貢院關黃覆奏之,通過正式公文流程,告知中樞。

之後正敕下,關報南曹、都省、禦史台,然後貢院寫春關散給,通過正式公文流程,告知各部委。

登科之人,例納朱膠綾紙之直,赴吏部南曹試判三道,謂之關試。

關試三道題,就是看新科進士們處理政事的能力,之後便開始引官了。

上次蘇軾蘇轍就是因為忙著回家探望母親,沒有去南曹參加關試,導致禦史彈劾。

到了這裏,朝廷又開始了瘋狂撕逼,原因還是因為蘇油。

大宋如今的官職復雜得很,就文官來說,分了散官體系,正官體系,差遣體系,軍功體系,還有個榮譽體系。

比如司馬光後來的官職——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充理檢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臣。

朝散大夫,是文散官,表示官位,從五品下。

右諫議大夫,正官街,正四品下。

這兩套官職,第一套叫官,和正式工資掛鉤。

第二套叫職,用來提高威望,資序,有是也有些補貼。

權禦史中丞,叫差遣,這才是實際職務,有個“權”字,表示是超階試用,資歷還不夠老。

充理檢使,是兼差遣,也是實務,能力強的人可以一身多差,充字表示資歷比帶權字的人強。

上護軍,是軍功,軍功最高共有十二轉。

為什麽文官會有軍功呢?這個叫策勛,為軍事出謀劃策,調運軍需,部署方面,都是軍功。

木蘭辭裏的“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說得就是軍功都到頂了。

上護軍是九轉策勛,視同正三品,但是這個是榮譽,不是什麽職務品級。

最後賜紫金魚袋,則是皇家給的,司馬光職務沒有到三品,卻已經服紫袍,加金魚袋了,前邊就要加上一個‘賜’字,表示這是特殊榮譽。

大宋的事情,就是這麽復雜。

狀元王俊民,初入官場,朝廷授承務郎,大理評事、僉書節度判官廳公事。

承務郎,文散官,從八品下。

大理評事,正官街,從八品下,階官,不任其事。

僉書節度判官廳公事才是差遣,叫“職官”,即實際擔任的職務,又叫通判,大致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市委辦公廳主任。

王俊民其實就是徐州通判。

相比其余同科,這就已經有了十年的優勢。

榜眼陳睦,授儒林郎,東京留守軍事判官,應天府發解官。

到了探花蘇油這裏,爭議難下——這娃實在是年紀太小了。

首先提出反對意見的就是王珪:“朝廷授職,豈同兒戲,聽聞此子年方十四,如何牧民任事?臣試舉之時,取為十一名,就是考慮到了這點,卻不料陛下擢為第三,此事不妥!”

王安石是這次科舉的祥定官,只得出來替皇帝背鍋,苦笑道:“此子文章,並無瑕疵,如果不拔擢高等,實在是不公。”

歐陽修也為蘇油爭取:“正是如此。朝廷科舉,行彌封謄錄,所為者何?便是為了取士公正。不能因為蘇油年紀尚小,便隨意黜落。這樣會傷了士人進取之心。蘇油為臣保舉,臣敢保其文章策論,均是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