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為國考試

次日,蘇油騎上馬,優哉遊哉地到了禮部。

禮部官員才主辦完春闈,知道這小子是今科探花,侍郎親自出來接見:“小蘇探花所來,是有什麽事情嗎?朝廷任職下來,多有為明潤鳴不平者。”

蘇油笑道:“宰執官家,自有他們的考慮,這點蘇油是理解的。”

侍郎笑道:“理解就好,你年紀還小,就算兩年後轉遷,也才十六歲,前途無量啊。”

蘇油拱手:“多謝侍郎美言,蘇油今日前來,只為聽說了一件事情。”

侍郎問道:“何事?”

蘇油笑道:“是這樣的,去年朝廷下文,讓諸路舉賢。蘇油慚愧,和明允堂哥,忝在眉州舉薦之列。”

“今年諸路,敦遣行義文學之士,齊赴京師,館於太學,即舍人院試論策。聽聞即使辭不就試,亦將以作監主簿命之?”

侍郎心中咯噔一下,靠,完蛋了!宰執失慮了!

也就是說,人家蘇油壓根都不用參加這次科舉,也一樣有足夠的資格被任命為將作監主簿!

堂堂正牌探花,和地方所舉那些累試不第的老賢良同等待遇?!

如此一來,朝廷重復任命,處置明顯不公,轉眼就會醞釀成一場政治風暴!

侍郎的腦門上,頓時汗就下來了。

蘇油這才再次施禮:“為朝廷政局平穩所計,蘇油無奈,想來想去,只有一策。”

侍郎就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何計?”

蘇油躬身正色:“油,請試制科!”

侍郎傻了:“這……這個……”

制科,是為外朝官員升轉京官,選拔優秀幹部而設,職位非常珍貴。

外朝品級提升,尤其是基層幹部,比京官快得多。

如蘇油這樣的,如果不考慮年紀,外放一般是上縣知縣,中州通判,混得好的話,兩年一遷要不了幾年就能升為上州知州。

外官以通判的品級再考回來,那朝廷就得以知制誥,侍禦史之類的職務相待,當年老張走的就是這樣的路子。

不過這路子對蘇油這種的一甲出身的就不適合了,起點本身就太高,要這樣搞的話,兩邊的捷徑都被他占了,年紀輕輕就升到頂那還得了?接下來做權臣嗎?

可如今這事情鬧得……

侍郎不敢做主了:“明潤你稍坐,我去上稟春官,看看如何處理。”

蘇油站起身來:“無妨,我回去等候消息即可。這事情可能還要驚動宰執,你們慢慢商量。就算朝廷維持前議,也是沒關系的,一切以樞府的意見為準,我全力配合就是。”

這口鍋一甩出來,韓琦接個正著,頓時傻了。

讓地方舉賢良,鬼知道一群老頭裏邊夾著一個十四歲的“賢良”!

再仔細看了舉薦理由,特麽這個十四歲的,竟然是最賢良的那個!

地方奏報,無可挑剔!

你說你這麽小,沒事兒急著在地方上搞那麽多事情幹嘛?

你說你這麽小,沒事兒急著出來科考幹嘛?

科考就科考,偏偏他還一甲高中!

你說你這麽小,沒事兒考這麽好幹嗎?!

老王也是,沒事兒把這娃的卷子給拎出來幹嗎?!

其實維持前議也不是不可以,個人歧視的小問題,韓琦不怕別人戳脊梁骨。

職務就那麽多,一個蘿蔔一個坑,一碗水端不平也正常嘛。

關鍵在重復授職!這是將朝廷選官制度視同兒戲,鬧了這麽大笑話,禦史言官們可沒一個是吃素的!

因此蘇油提出的解決辦法——為國考試,還真成了化解這道難題的唯一解法。

制科還有幾個月,讓這娃天天去將作監簽到打醬油,這就算是有了工作履歷。

然後報名參加制科,這是符合流程的,名正言順,官員的正常升遷捷徑嘛。

官員考制科,品級有點小要求,可這娃是探花,品級本來就高,早過了坎了。

雖然國朝從來沒有哪個探花閑得蛋疼了來考制科——要知道萬一失敗,對聲名的影響那是很大的——但是制度也沒有規定說一甲三魁不能考不是?

這也可以強行理解為人家探花郎上進,想通過這種方式換工種對不?

蘇油提出參加這次考試,還真是實心體恤朝廷——因為他的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

不報考,對蘇油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汙水嘩啦嘩啦潑下來,都在朝廷身上,他不但沾不著一點,還要落得朝野一致的同情。

萬一他考上了,得到的好處也只是職務上的小小提升,相比於外官轉京官這種大跳躍,可以忽略不計。

黃榜三魁,除授本來就是實打實的京官好不好?

十四歲的探花郎,就算從此天天打醬油摸魚,幾十年後都能位列公卿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