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

蘇油這才接著往下說:“所謂不毛之地,其實大有可為。涇河沿岸,唐時可是膏腴之地。其南商州,礦藏豐富,延安府還產石油,如果做得好了,足以成為支持前線的後勤基地。”

“案判,胄案的鏜床,進展得如何了?”

高士林說道:“老弟,鏜床問題不大,主要是刀頭不給力,損耗大。加工銅管很方便,但是要達到你的要求,鏜出錳鋼管,卻是效率極低。”

蘇油嘆口氣:“聊勝於無吧,那只有繼續想辦法了。”

蘇油突然想到一點,對趙頊拱手:“王爺,能否讓高案判離京一趟?去商州外任兩年?”

趙頊說道:“知商州?”

蘇油點頭:“對,讓案判在商州大興胄案,造軍器,甲盾,弓弩,保證邊軍供應。然後我在涇渭河谷屯田,保證糧草。”

“一邊準備糧草和軍器,一邊考察地理,於各路交通要道修建寨堡,扼守岔路通道,給西夏人進軍增添麻煩。”

“對重要的道路,改造路況,用四輪馬車運輸,盡量在防區內提高部隊反應速度,消除與西夏騎兵的差距。”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援助各路正軍,提高他們的戰力。”

“拉攏武裝一批蠻人,作為遊擊力量,騷擾西夏人後方糧道,給他們的補給制造困難。”

“王爺,如今夏人跋扈,而我們兵不堪用,將不勝任,國財匱乏,是最困難的被動防守時期。”

蘇油接著取過筆,在書房制圖板的圖紙上畫了一道曲線。

“對國勢,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用數學方法來描述,是這樣一條開口向上的拋物線,如今大宋還在處於下行時期,大概在這個位置。因此對外政策,只能是以防守為主。”

“此消彼長。等到敵方力量耗去,大宋緩過力氣來,在曲線最低點左右,轉為戰略相持。”

說完用筆在拋物線右側畫了一個大圈,將線條圈了進去:“等大宋國力重新振作,軍士得練,將領們從血火中鍛煉出來,才是這條線重新擡頭向上的時候,反攻的階段,得從那時才能開始。王爺,這是事態發展的正常規律,萬萬不能心急啊。”

趙頊微微點頭,目光落在拋物線左側,一臉的擔憂。

蘇油將筆丟到制圖板上,笑道:“不過過程雖是如此,但很多事情必須努力做起來,以推動這個過程。”

“其實不用貪大求全,一舉更張。就從一些制度的小改進,或者小地區做起,一步步改良,一步步做出榜樣,造成影響,擴大範圍,爭取反轉的時機早日到來。”

蘇頌看著蘇油侃侃而談,面無表情。韓維則是第一次見到蘇油,不由得為他縝密的思維感到吃驚。

蘇油接著道:“因此我的建議:一,改造金牛道,子午道,改善交通,前期以蜀中財力物力,支持西北。”

“二,開發商州礦藏,打造冶金工坊,提高金屬加工水平,建立化工基地。”

“三,屯田涇渭河谷,今年以種植牧草為主,並培育優質牛羊,戰馬;再以小麥為輔,滿足邊軍需要,爭取自足。”

“四,以渭州為試點,實施軍政分離。軍隊給養,歸地方政府控制,摸索出供給標準,發放制度,包括戰時軍需,做好準備。”

“五,軍人只關注軍事,努力提升軍事技能。將領需要明白國家大戰略。一切行動,聽從指揮。細化條令,嚴申軍法。”

“六,完善寨堡和交通建設,敵來可知,敵攻可守;一方有警,四方呼應。”

“七,撫慰熟蠻,使之成為我們的眼睛和屏障,而不是我們的麻煩。”

“八,樞密成立總參謀部,給邊軍老將們一條提拔通道,也使樞密有慣戰之臣,以佐議戰略是否正確妥當,避免決策上的重大失誤。”

“這一條尤其重要,如果樞密不采納,我建議,皇家獨立操作也行,從成立軍事參謀室開始,以免出現外行指揮內行的狀況!”

“九,明確政治,軍事,經濟,是國家的實力組成部分,缺一不可。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中書,樞密,三司,必須有效及時溝通,重大事件,必須有聯席會議共同決策。”

“聯席會議,可以由皇家主持,王爺,我覺得你就是最好的人選!”

“軍事問題,其實就是政治問題的延伸,而政治問題,很多時候是經濟問題的延伸。”

“西夏氣候調和,歲節豐稔的時候,一般就是我邊境安寧的時候。而一旦出現旱澇,白災,政局變化,他們往往便要抄掠邊境,補充其國用。”

趙頊訝異道:“經濟問題?我還以為你要說是技術不精。用理工提高效率,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呢。”

蘇油笑道:“理工的確能提高效率。只要器械得力,一人可當五人來用。但是王爺,這會導致一個經濟問題,就是會讓其余四人無事可做,失去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