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軍靴

蘇油對張麒說道:“小七哥,再取我們的登山靴過來,要新的。”

張麒去了,沒一會,取回來一雙樣子古怪的靴子。

蘇油說道:“王爺你看,這款式又不一樣了。這是囤安軍的制式軍靴。”

靴子和後世高幫靴差不多,同樣引入了黃銅鎖眼和鞋帶,底層是多層皮革加膠壓制,還添了兩排鐵釘。

蘇油說道:“這是野戰軍靴,全皮做成,抓地力遠超麻鞋,能緊裹腳部,形成有效保護,行軍作戰,非常舒服有效。”

“致用之學,就像將一個圓五等分那樣樣,最講究靈活運用。”

“王爺要講體面,因此你的鞋子就得如剛剛那雙烏靴;軍士們追求迅速,因此他們的鞋子就得如這雙野戰軍靴。”

“都是改造,不同的情形,需要不同的改法,絕不是一刀切。”

“如果行致用之學反不致用,那就是鬧笑話了。”

說完將鞋底的釘子用張麒遞上的一個特殊扳手擰松,然後車下來:“王爺,這雙靴子看起來輕易,其實有諸多特別的小地方。”

“鞋釘用了螺釘和螺母的結構,可以更換成平頭,也可以更換成更長的釘頭,可以兩者互用,適合不同的地形。”

“鞋帶用絲麻混紡線和第三代結繩機制造,保證強度。”

“鞋底是皮革加膠水,用壓榨機壓成,然後用沖壓機模具切割,然後兩片夾嵌釘座後,再行粘合,絲線加固。”

“鞋帶下方,加軟皮鞋舌,防止進水。”

“皮靴後方,還有個小皮環,方便提鞋。”

“王爺,這款軍靴,是囤安軍和控鶴軍在多年戰爭中,找老兵們一點一點收集意見,逐漸改進,最後形成的制式。”

“所以致用之學,事情不用一來就做太多太全。重點在於鍥而不舍。”

“隨著時間延續,能將一件事情做到足夠精細,就是大成就。”

“這雙靴子能達到什麽成就呢?囤安控鶴二軍,步軍行進,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他們的最高行軍記錄,是一日夜在山林之間,穿行百裏,無人掉隊,還能接戰。”

趙頊和蘇洵還好,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麽概念,蘇頌和韓維卻驚得眼睛都鼓了起來。

蘇油接著說道:“當然要做到這點,除了這雙靴子,還有很多很多方面,士兵的夥食,裝備,訓練,待遇,士氣……林林總總加起來,才能形成這樣的戰力。”

蘇頌松了一口氣:“我對明潤守渭州,總算是有了一絲底氣了。”

韓維對蘇油拱手:“明潤,時候不早了,王爺,我們也該告辭了。”

蘇頌道:“一起吧,來前怕明潤少年空話,現在見你們如此重視,甚有章法,我也就放心了。”

蘇油送三人出門,趙頊說道:“明潤,父皇之前生病,言語頗傷太後,今日得聞你的勸諫,看來雖有回轉之心,卻還少了些契機。”

“之前韓琦申請讓曹舅公除使相,我想是不是能在這方面使使力,讓韓持國去群臣中宣揚一下,助成其事。”

蘇油大驚:“萬萬不可!”

趙頊有些奇怪:“為何?”

蘇油躬身正色:“臣聞之前上失太後歡心,太後不樂,語涉王爺。持國等力勸王盡孝恭以彌縫,此就是正道。”

“如王爺陰助國舅,臣怕官家太後舊隙未彌,官家和王爺之間新隙又生!”

“王爺,如今官家身體康愈,親總萬機;內外上下,事體已正。王爺只需要專心孝道,均養三宮便可以了,至於其他,非王爺當言當行。”

“鑒於前事,太後有顧慮,也是人之常情;官家為國操勞,有時候顧念不上,這就更需要王爺承歡盡孝。”

“多揀些汴京坊間趣事,與老人家說說,飲食所需,置辦要精細周全。”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又說‘越老越小’;太後垂簾也有些日子了,如今事盡歸官家,怕是有些空落落的不習慣,王爺可以找些不用太耗費精力的事情與她做。”

趙頊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來什麽事情可以讓太後既滿足權力欲望,又不影響自己父親親政:“明潤,何事可做?”

蘇油認真說道:“慈善。”

趙頊問道:“眉山江卿做的那個?”

蘇油說道:“《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如今大宋,各地有收養乞丐、殘疾者和孤寡老人的福田院、居養院;兒童有舉子倉、慈幼局;病者有安濟院、惠民藥局;死者有漏澤園……”

“《禮記·禮運》有雲:‘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