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

鎮戎軍的山城不小,可以容納數萬人。

山城中間是一個大校場,校場邊是簡單的草頂泥屋。

姚兕領著蘇油和張麒進了一間側屋,說道:“就請太守在此處相候,知軍很快便到。”

看著屋子裏邊的桌椅,帷帳,木質杯盤,到處都寫著“仇讎未報”四個字,蘇油嘆息道:“武之,想來祖上,也是沒於伐夏之役。”

姚兕虎目含淚:“我家祖籍乃陜西三原,家父諱寶,我與弟弟還在年幼時,就戰死於定川寨之役。官家憐憫,拔我為右班殿直。於今已然老大,然父仇未雪,殊為不肖!”

蘇油說道:“固然是家仇,也是國恨。西夏李氏。累受恩隆,卻長懷梟猄之心。大宋立國百年,如今已成老疲之態,當思振作才是。”

“巡檢有此雄心,固然可嘉,但是須知兵者不詳,未慮勝,先慮不勝。”

“國事艱難,賊勢熾張。朝中之前有議,欲與陜西三丁刺一勇,聚十八萬兵,以防西夏。”

“司馬大諫力阻此事,蘇油不才,才領了渭州的差遣,從老家帶出來萬五鄉勇,替陜西百姓擋上一波。”

姚兕拱手道:“太守固然是好心,但是只怕西南鄉勇,不得用啊……”

蘇油笑道:“得用不得用,旬月便知,好歹也是習戰之兵,總比民夫強吧?看來知軍一時半會兒也不會來,那我就借貴地料理一些公務,巡檢沒意見吧?”

姚兕覺得這小知州比那些鼻孔沖著天的文官好了不知多少倍,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太守你請自便,知軍那裏,我再去給你催催。”

蘇油笑著打開書包:“沒關系,我能等。”

姚兕覺得更加不好意思了,不再說話,拱了拱手,大踏步去了。

蘇油取過信箋,開始給各處寫信。

首先是樞密使富弼,信中寫自己已經安然抵達渭州。城防松懈,沒有防範之心,不是邊城格局。

不過他不準備修改,或者有機會用計。

又寫了小隱君治軍還算嚴整,不過隴關城防少了呼應,和渭州之間的戰略縱深也不足。

兵力部署過於簡單,沒有形成層層阻擊之勢,慶歷年間的寨堡,多數荒廢,當是財力不足的原因。

接著是關心他的軟足病,說是玉局觀已經有研究成果,這病多是權貴豪門才得,而窮人反而不生,乃是所食稻米麥面過精所致,應當適當攝入一些粗糧。

如果糙米吃不進去,那還有一道菜,西南叫麥雞婆,就是用粗麥面做面片,和酸菜,新鮮的豆子和瘦肉片打湯,味美開胃不說,還營養豐富。每月吃上幾頓,軟足病當能慢慢調理好。

第二封信寫給中書韓琦,敘述渭州的民事情形。如今看來,農時已誤,請求減免今年渭州賦稅。

第三封寫給蘇小妹,要她侍奉好太後,還有利用皇家工坊的技術優勢,將幾款琉璃料配方用起來,讓鮮艷的綠色,藍色,紅色和黃色的琉璃制品,在汴京形成風潮,然後影響西夏和遼國,他好在渭州賣高價。

第四封寫給商州的高士林,籌備工坊之余,與周圍土著打聽何處可以建設馬場,據他所知,商洛一帶,漢唐時皆是軍馬場,可做放牧牲畜之用。

第五封寫給陜西路都轉運使薛向,算是報到。

雖然渭州是經濟特區,但是諸多舉措,還需要向明公匯報,自己會盡快抽時間求見,共同商量渭州經濟策略。

第六封寫給趙抃,蜀中是囤安軍和控鶴軍前期的後勤基地,後期糧草就地解決後,不少的戰爭物資,同樣要蜀中繼續支持。

張麒則打開包裹,取出奶油和茶葉,用姚兕的茶壺煮起了奶茶。

……

白虎堂中,姚兕正在給種詁匯報情況:“指揮,那小知州不像是來跟咱們打擂台的,你看是不是……”

堂上一個中年漢子披著大氅,意態瀟灑,隨手翻看著《春秋》:“怎麽?你看他對眼了?”

姚兕趕緊說道:“不是,那小知州雖然一身的古怪,但是膽子還是有的。入寨之時,兩架三床弩對著,他一點不害怕,還評價我們的三床弩的優劣來著。”

“跟末將說話也是客客氣氣。知州也!什麽時候知州對一個巡檢說話客氣來著?”

種詁笑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渭州被我們抽空,我看他是上門求告來了。”

姚兕想了想:“這個還真不像,那小知州也不耽誤事兒,說是在等你,更像是在料理公務,我來的時候,他正拿出紙筆準備寫信呢。”

種詁“咦”了一聲:“這麽沉得住氣?”

姚兕忝著臉笑道:“指揮,要不你就去見上一見?好歹人家也是夔州一戰平滅五千蠻人的將種。這戰績,西軍中也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