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

見到骨串,老人似乎被電擊一般,以與年齡絕不相符的靈活,將經筒放到一邊,匍匐在地,一邊行禮,一邊高聲呼喊家裏人。

很快,屋裏,畜棚中,男女老少都趕到老人身邊,一見高高舉著的行杖和骨串,都不由得歡呼起來,一起激動地匍匐到路邊。

路邊的人越聚越多,夷人好彩錦,金飾,路的兩邊,簡直就如同春天到了一般,變得繁花金簇,金銀閃耀。

山谷前的高高的碉樓拋出了紅旗,緊跟著,牛角號的聲音一層層傳遞了進去。

很快馬蹄聲響起,老兵們帶著青壯趕來了。

不少蘇油都認識,在瀘州,在夔州,最近的在渭州,蘇油還曾經與他們並肩作戰,一個鍋裏爭飯菜來著。

老兵們神色嚴肅,右手撫著左胸胸甲上的殺敵印記,這是囤安軍特有的軍禮。

蘇油和赤尊也回以同樣的禮節,這些老兵胸甲上的勛績,在二林這個地方,即便貴如大巫和鬼主,也必須以平禮相待。

隊伍過去,老兵們便一聲不發策馬在後,領著青壯,逐漸形成一支浩浩蕩蕩的擁衛隊伍。

種誼慣在軍中,卻何曾見過這等威勢,望著身後雄壯彪悍,兵甲精良的騎兵,對老師的威望不由得崇羨無比,喃喃說道:“大丈夫當如是也……”

張麒在一邊說道:“誼娃,如果有一天,你能帶給一方百姓富足,安寧;能帶著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能讓所有人覺得你公正,仁慈;能照顧好他們的老人和孩子……你就是他們的神。”

種誼說道:“這就是你一直願意跟在老師身邊的原因是吧?二哥三哥他們一個個都獨有建樹,你卻一直守在老師身邊,是不是就是喜歡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

張麒笑了:“你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半就是哥哥們的托付,要看顧好少爺。”

說完看著蘇油的背影:“如今說這個話的人,可是越來越多,阿彌姐姐,阿烈哥哥,程老爺史老爺,八公,大小先生,張學士,趙學士,富相公,大理大宋兩個高侯爺,對了還有你哥……小七肩膀上的擔子,好像也越來越重了呢……”

二林部的大山谷,如今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牧場,沿著山坡的一圈,全是大大小小的畜棚。

畜棚都有編號,每個畜棚都有一條帶圍欄的道路,匯集到一圈類似跑道的大路上。

道路是一個大圈,在山谷中成一條環線。

環線內,是剪毛圈,幹儲倉和青儲倉。

再往內一圈,是精養棚,包括配種房,產房,幼畜棚。

再往內,是規整的牧草種植區,稗草和苜蓿輪作。

最內的一片,還保留著原始牧場,同時也是選種區,種牛種馬種羊的自由活動區,鍛煉訓練區。

六匹良馬的第一代後代,已經運到了這裏,它們也要在這裏形成種系,還要和當地良種雜交,爭取形成適應地方使用的大牲畜。

這樣的養殖方法,極大的解放了人力物力,如今的大牲畜,都不用翻山越嶺,而是直接通過大路趕往嶲州上船,過河到對岸的宜賓,或者水運到眉山,夔州。

雖然已是冬日,但是牲畜們依舊膘肥體壯,工人們正在草場圍欄上,收獲今年最後一批羊毛。

山坡上層層疊疊的房屋,十年來又擴大了不少,如今這裏已經巍然成為一座巨大的山城。

山頂上修建了巨大的山塘,幾乎就是一個湖,提供足夠全城的飲用水。

湖畔有一座高高的佛塔,塔頂和每一層護檐,都鋪設了青綠色的琉璃瓦,每個護檐的飛角上,都掛著一枚精致的銅鈴。

祭殿,就在高塔之下。

塔內的鐘聲悠揚地響了起來,蘇油一行人在石頭城門處下了馬。

石頭城門已經經過改造,城頭上還建起了門樓,巨大的橫匾掛在門樓之下,上面寫著三個大字——歸德門。

城門上,鑲嵌著一塊新打造的石頭匾額,同樣是三個大字——樂於縣。

蘇油能認得出來,這是範先生的筆跡。

城門兩側的墻上,也鑲嵌著同樣石料的巨型浮雕,一邊兩人,是金剛造像。

伴著悠揚的鐘聲,赤尊帶領眾人,開始徒步上山。

青石台階明顯經過拓寬,這是山城的主幹道。

城中居民們,全都湧出到道路兩側,頂禮膜拜。

過了山城高處的防禦使司衙門,青石板路就變得清幽起來。

再往上行出百十來步,一汪清澈的人工大湖石堤一側,是一個恢弘的建築群。

建築群外,是青石鋪就的小廣場,擺放著巨大的鑄鐵香爐,鑄鐵香案。

紅墻琉璃瓦頂的院墻大門下,一邊列隊站立著身穿襕衫的學子,一邊列隊站立著身著紅衣的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