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

王雱一直在等著挑蘇油的刺,好壓過他一頭,顯示自己的存在感,這時候說道:“如明潤此論,那農計反而不重要了?須知國家以農為本,每年官家皇後,都要親歷農桑的。”

蘇油沒有搭理:“來來來,菜來了,我們邊吃邊聊。”

王安石不飲酒是出了名的,當年包黑子當任群牧使,司馬光和王安石在他手下當判官。

一日司內牡丹花開,包黑子來了興致,舉辦一次花會。

兩人都不飲酒,包黑子見兩人面前杯子空著,便上前相勸。

先是到司馬光前,問道:“獨樂樂,何不與人樂樂?”

司馬光無奈,只得給包黑子面子,只得“強飲”。

包黑子又來到王安石面前:“舉坐皆歡,一人向隅,豈可忍乎?”

王安石回答:“平生不飲,此次亦不敢破例。”

包黑子也是出名的強項,席中又屢次勸飲,結果王安石的執拗比包黑子猶勝,硬是“終席不飲”,包黑子也“不能強也”。

世人後來以此區分王安石和司馬光的性格。

但是到了蘇油這裏,就不一樣了,只見他取出來幾個瓶子說道:“酒這東西,在蜀中算是研究得透徹,主要是其中的酒精成分,對人有刺激作用,能讓人心跳加快,血流加速,也會讓思維遲鈍,讓人忘卻煩惱。”

“但是任何飲品拋開濃度,劑量說這個,就不符合理工的態度。比如朱砂,烏頭,皆是毒物,但是一次所用分量不多的話,卻又是極好的藥材。”

“知道王公素不飲酒,但是這幾瓶乃蜀中所制的清露,有酒精的成分,但是非常低微,不會影響思維。”

“蜀中女子生養之後,還用它調養身體,小孩和老人也能吃。對畏寒,血瘀,元氣降損,貧血,消化不良,都有功效。對睡眠不佳,精神恍惚,抑郁健忘,也有幫助。平日裏時常飲用,也能幫助消化。王公,我先與你倒上一杯,你要是嘗了覺得不能喝,再換它飲可好?”

這種說法和勸酒卻又不同,王安石也是做學問的人,笑道:“身體力行,明潤可謂善勸之人。”

拿起杯子飲了一口:“嗯,清甜,有股桂花的味道,卻沒什麽酒味,可以接受。”

蘇油笑了:“那這瓶就留給王公自用,我們卻還是喝永春老露。”

菜色一一上來,每種分量不多,卻很精致,色香味俱全。

主菜一道是清蒸鱖魚,一道粉蒸肉,一道燒白,一道墨魚燉雞。

蘇油說道:“蜀中嗜辛,不過料來幾位吃不慣,所以都盡量上的清淡,大家動筷吧。”

又與王安禮,王雱敬了一杯,這才說道:“剛剛元澤兄說我那說法是不重農,其實怪我說得粗略,以致元澤兄將意思領會反了。”

王雱說道:“哦?願聞其詳。”

蘇油說道:“其實蜀中就是例子,如今那裏千人耕,萬人食,務農之人,不過十一。”

“更多的人口,從事冶金,制鹽,陶瓷,釀酒,制茶,制糖,建築,車船,運輸,商貿,已經是繁華的事實。”

“是不是好事?當然是好事,這說明有限的土地,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但是用辯證的說法,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反兩面,這種做法有什麽弊端?”

“千人力耕,萬人足食,反過來說,一旦出現水澇,導致糧食不足的話,本來千人的問題,就變成了萬人的問題!放大了十倍!”

“因此越是這樣的地方,農業越是重中之重,必須保證產出穩定,方才有後來這些的基礎!”

“蜀中自灌口修成,千年來開挖引渠,如今在川西平原,已經建成完善的水網。”

“川中穩定數百年,土地歸屬之權紛繁蕪雜,地塊權領早就分割得支離破碎,因此平原之上,兼並的難度非常大,這就變相地保護了自耕農的土地所有權。”

“蜀中氣候適宜,一年可以種植兩季,加上梯田開發,優良稻種引進,各地發放青苗貸扶持,招引流人發掘隱戶,除了官府設置的常平倉,還有各大商號的私倉,所有這些,保證了蜀中農業產出的相對穩定,這才有了解放人力的基礎。”

“無農不穩,這是一切的前提。”

王安石點頭:“朝中諸公,目光多為蜀中近利吸引,論及蜀政,每每以工商為重,卻忽略了明潤你耗時十年,利在千秋的《西南農書》。來,敬你一杯。”

王雱這才反應過來,一說起蘇明潤,首先便是他堪比陶朱公的掙錢手段,要不就是他逆天的運氣和好人緣,卻都因他年輕,往往忽略了他的綜合素質。

王雱暗自下了決心,總有一天,我要超過你。

王安石和蘇油喝了一杯,這才說道:“明潤,大宋如今看是承平百年,其實早已危機四伏,三冗之重,朝廷諸公早有見識,只可惜沒有解決方案,此番赴闕,明潤可有對朝廷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