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誰改變誰

蘇油設計的餐桌很巧妙,桌面上還有一個圓台,菜品放在圓台上,輕輕一推就會轉動。

王安石只吃自己面前的那道菜,這個典故後世也是出名的,因此蘇油每每待他下筷,便輕輕推一下桌面,將另一盤菜換到他身前。

王安石是經學大家,如今的大宋讀書人,都在努力從儒家典籍中提取出理論體系。

關中開氣理之先;蜀學重情務實,兼收釋老;而王安石的性情論,與蜀學頗有相通之處,明確提出性情一體。

王學認為,喜怒哀樂好惡欲,這些與生俱來,並無善惡;然後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後表現出來的,見於行為,這就是情。

而王安石的思想核心,以《易》為發端,這也是蘇油當年摸中脈門,能夠高中探花的原因。

不過王學中的五行論,正在被蜀學的元素論沖擊,而且多年下來,元素論還開始隱隱占據上風。

這是蘇油巧妙的安排,秉承一向扮豬吃老虎的性格,他並不將之稱之為沖擊,而成為——細化。

比如金,人類認識到現在,不再是幾種常見的東西,而應當稱為金屬。

幾種簡單的特性已經不足以概述這個元素門類了,其化學反應過程,昭示著物質轉化的復雜性,因此五行元氣說就需要加以細化和糾正。

而這種復雜性,更加符合宋人的思想習慣——不容易明白的東西,它必定是復雜的;復雜的東西,它必定是值得研究的;值得研究的東西,它必定是好的有用的,或者說可以拿出來裝逼的。

這就是當今宋代士大夫的普遍思路邏輯。

在思想方面,不論關中,蜀中,江南,繼承範仲淹“慶歷新學”思想,主張氣理為先,反對浮華不實,這方面都是奉行不悖的,所以大家談論的大基礎基本一致。

桌上的都是精英,只要不聊政治,這談興起來,那是收都收不住。

於是一聊就聊到了傍晚,蘇油本來只安排了一頓宴席的,這下變成了兩頓。

眼看就要掌燈了,蘇油才送三人回到自己船上。

王安石感覺自己喉嚨有些啞,吩咐夫人吳氏送來湯飲。

王雱說道:“蜀人尚奢侈,今日算是見識了,蘇家飲食果然精致。”

王安禮對蘇油的印象非常好:“蘇明潤說這不叫奢侈,每個人都有權利讓自己生活得更好。所謂美食精器,人人所好,雖夫子不免。”

“如果自己對世人的貢獻,匹配得上它們,這份享受,就是合情合理;”

“如果匹配得上還節儉用度,去救濟他人,這就是情之上者,是聖賢的作為;”

“如果匹配不上,為了這份享受去巧取豪奪,乃情之下者,那才叫侈欲。”

王雱嗤之以鼻:“如此說法,那蜀中商賈亦可成聖賢了?”

王安禮說道:“蜀學就是為商賈張目。按他們的說法,夫子有教無類,就是希圖人人皆成聖賢,否則還費力教化世人幹什麽呢?”

王雱笑道:“要商賈克制欲望,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王安石說道:“對,矛盾,但是這個矛盾卻是蜀學的核心。他們認為,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在矛盾中產生的。而且矛盾本身是永遠存在的,只不過在發展過程中,新的不斷代替舊的而已。”

王雱大驚:“新故相除!這……這是剽竊父親的思想!”

王安石深深看了他一眼:“天下智者所慮,大抵相同。而且蘇明潤這套理論,比為父的更加深刻和完善,怎麽是剽竊?最多算是殊途同歸。而且他的理論更加堅實,幾不可攻,雱兒,這種話休得出口,惹方家恥笑。”

王安禮有些擔憂:“蜀學與關學,洛學,如今算是同氣連枝。渭州學宮裏,張橫渠和李復正在士人中大力推廣,呂氏兄弟在鄉間推行鄉約,眉山蘇氏,在西南影響巨大……大哥,要是蘇明潤與我們不同道……今天是不是交淺言深了?”

王安石搖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不信能說出這等振聾發聵之言的人,會是心思詭譎之輩。”

“蘇明潤這六年仕途,不是早就能說明問題了嗎?在大宋最艱難的地方大展拳腳,還成績斐然,堪稱當世能臣。”

王安禮嘆了口氣:“現在還說不上,身在荒鄙,身邊沒有牽纏,這能臣只能算半個。在紛雜的朝堂之上還能走得穩,方當得起能臣之譽,不過少年人才,是肯定的了……”

吳氏端著湯飲過來了:“父子兄弟都收收興吧,蘇明潤這是施了啥法,這還收不住了帶過船來?”

王安石端起湯飲,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以往席面菜品看著豐富,好像也沒吃到幾樣,怎麽今日蘇明潤治的宴席,給我感覺不同?”

王安禮和王雱就竊笑。